曾经听过这么一段话,如果有时间,你一定要去看海,有人陪最好,没人陪也无所谓,听听歌,拍拍照,找个地方坐下来,等海浪卷走你的焦虑。我并对大海有着特别的执念,极具向往,好像海边的所有思绪永远是温柔的,揉杂着几分静谧的晚霞。详情进入>>
“他好像不会生病”“总是第一个到单位,从不会迟到早退,随时保持年轻人的精神头”“敢说敢做,刚正不阿”,这些话并不是溢美之词,而是许多同事对临沧市纪委监委黄波同志的真实评价。看完《清风云南》第13期《正风华——云南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群像》,片中关于临沧市纪委监委黄波的一些情节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黄波同志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有的只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他今年已经56岁,从事纪检监察工作30年,家中8人,7人是党员,有3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透过家风,透过敬业的精神,透过坚守详情进入>>
朋友邀约,加之周末,全家人满心欢喜地驱车赶往。因为雨天,路面湿滑,车缓慢的行驶,致使我们能欣赏路途的风景,雨后的空气似乎都那么格外清新,公路两旁的树木越发油绿......详情进入>>
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水,我也喜欢,但我更喜欢花,特别是红花。18岁那年秋天,牢记妈妈“听领导的话,好好工作,不管干什么都要用心”的嘱咐,来到佤山的革命老区——班洪乡政府,开启了自己无怨无悔的人生之旅。班洪,一个到处充满红色元素传奇之地,乡政府所在地四面青山环绕,具有佤族特色的茅草房众星拱月般把乡政府围绕在中间。距乡政府大门约100米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树下矗立着雄伟的“班洪抗英遗址”纪念碑。赏花、采野果、摘野菜、拾野生菌、捉螃蟹成为冲淡工作压力的“调节剂”。风声,雨声,鸟鸣声,流水声、沙沙树详情进入>>
信仰,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信仰,它犹如高山耸立在人的心海。信仰,它犹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河奔向大海。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坚持的原则,守身为正,浩然正气。信仰,它是一种大爱的力量,有了它,可不怕艰难困苦,超越生命,无私奉献。信仰,它是幸福的力量,洋溢在群众脸颊上。信仰,是开在五十六个民族心中的花朵,在绿水青山间散发无尽芬芳。信仰,是战胜疫情团结一致,是全民抵御病魔的强大力量。信仰,是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是困难和逆境时坚如磐石的力量。信仰,是坚持与坚定,有了信仰,详情进入>>
船之名红,不在其色在其意,借物言志,别有期盼。船置水上,寓意为不忘古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小舟一叶,窗明几净,仰望楼头,细思默想。2018年的6月,是记忆里一段特殊的时光,也是一生中难忘的时光。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省公安厅在杭州纪检培训中心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有幸参观了浙江的革命圣地—嘉兴南湖。那时,早就听说过嘉兴南湖和杭州西湖、绍兴爱湖合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其中嘉兴南湖更是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那一年,夏日南湖,菱花飘香,景色宜人。湖岸边垂柳依依,撩起我无边的思绪;湖中详情进入>>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份虔诚,是一种敬畏,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生不变的追求。战争时期,信仰是共产党员面对生死存亡时的镇定从容;和平年代,信仰是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动力。工作中,信仰是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和奉献的力量源泉。详情进入>>
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我从书架上找到了一本书,书已泛黄,封面也起了皱褶,两个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向远方看着什么……那是我保存下来的上小学时的课本,里面有一篇特别喜欢的文章《杨家岭的早晨》。犹记得学那篇文章的情景:“太阳刚刚升起。毛主席走出窑洞,来到他亲手耕种的地里。毛主席一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里的水缓缓地流到小苗上……远处,八路军战士也在忙着挑水浇苗。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至今我也描述不出读时的感受,只是觉得读着很舒服,杨家岭的早晨很美,毛爷爷很可亲。放学我回家详情进入>>
留给我记忆的奶奶是父亲的婶婶,可她比我的亲奶奶还亲。我从小跟奶奶形影不离,做活玩乐,走亲串戚,她走到哪,我跟到哪,我俨然就是奶奶的“小尾巴”;奶奶就如我头顶上的一束暖阳,枕头畔的一本百科书,温暖滋润着我的幼年和童年时光,让我的人生开端有了别样的精彩。从我记事起,奶奶常着一双黑色布鞋,一身黑或藏青的深色衣装,一顶黑色绒布帽下露出几缕银丝,较宽松的衣服外,一个浅色碎花的小围裙刚好束出她那娇小的身段。历经几多磨难,奶奶满脸都是岁月磨砺的印记,但她依旧面带笑容,勤劳善良,刚强孤傲,眉宇间流露的是历尽沧桑详情进入>>
平凡之中撑起的坚毅 随和之上满溢的刚强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