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廉政教育

廉政文化

2016-10-24 高攀龙告诫子孙:重行义 慎择友

高攀龙,江苏无锡人,明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理学家,历任大理寺右少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高攀龙一生虽然在朝为官时间不长,但清正耿直,一心为国,不惧个人安危,敢于跟扰乱朝纲的宦官、权臣魏忠贤等人作斗争,甚至最后为留清名在人详情进入>>

2016-10-19 耿马:在扶贫日举办 “扬清风·树正气·促脱贫·奔小康”廉政文艺汇演

10月17日晚,耿马举办以“扬清风·树正气·促脱贫·奔小康”为主题廉政文艺汇演,唱响反腐倡廉及脱贫攻坚主旋律。汇演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扶贫办承办。演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歌舞详情进入>>

2016-10-14 【微也足道】五首诗,五个来自《论语》的典故

《论语》一书,虽然篇幅不长,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却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些典故,更是不断地出现在文人学子笔下,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抒发情感的载体。 详情进入>>

2016-10-13 双江:“廉政宣讲团”唱响廉政旋律 助力构建廉政文化新常态

“中央反腐力度大,打老虎来拍苍蝇。权利关进笼子里,风清气正得民心。”近年来,双江自治县成立廉政宣讲团,积极组织开展廉政宣讲。  新载体提升倡廉软实力。不断创新廉政宣传教育方式,及时调整充实宣讲团成员,主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洁从政详情进入>>

2016-09-29 【微也足道】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制度,也希望人人以礼调和社会。正如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那么,在孔子眼里,礼究竟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算是礼?  礼本乎心 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详情进入>>

2016-09-29 【人间草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苏轼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在文人学子眼中,在居住之处有所喜爱的花草为伴,是一种精神满足。林逋于梅是如此,子猷于竹是如此,渊明于菊亦是如此。莲以其卓越风姿,也参与到了文人学子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人生体验的表述者、旁观者、寄托者。 详情进入>>

2016-09-21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亚圣”。面对当时列国相争、兵革不休、生灵涂炭的局面,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认为每个人都用道德标准要求自身、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是停止战争、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曾问详情进入>>

2016-09-13 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婉约词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宋代尤其是南宋婉约词家继承花间余绪的同时,在内容和思想主题上均有所开拓,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他们用婉转柔美的方式吟唱出了自己的时代心声。  详情进入>>

2016-09-06 【人间草木】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孔子家语》有这样一段记载: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这是孔子回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孔子被围困,断粮七日。孔子以兰的特性和生长习性,来比喻自己不因贫穷而动摇自己志向,也不因得失荣辱而改变信念。 详情进入>>

2016-08-29 【人间草木】说着梅花定说君

【编者按】  中国文化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非常注重伦理道德。在人格审美上注重道德,在自然山水审美也注重道德,并有着比德的传统,即认为自然物象之所以美,在于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从中可以感受或意味到某种人格美。孔子就曾说“玉详情进入>>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