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廉政教育

廉政文化

2016-11-28 欧阳修幼学

古人说,“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那种怡然自得之态,如其人可见,其声可闻。扬州自古以来就有好读书的传统,始于何时,源于何人,无法确定。不过董仲舒任江都相,其好学传统对扬州的影响应是确定无疑的。唐代,扬州为东南重镇,节度使皆以道德儒学,如高详情进入>>

2016-11-28 【微也足道】君子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那么,君子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犯下的错误?  在《论语》中,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详情进入>>

2016-11-28 【微也足道】十句话读懂孔子眼中的“君子”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君子人格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是对统治者及官员的通称,孔子把这个只是身份、地位含义的称谓变成了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不管是讲为人还是讲处世,孔子都强调要做君子。《论语》二十篇,从第一篇《详情进入>>

2016-11-21 好家风 好儿女 好公民

中国有一句俗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财富是有限的,道德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家风的传承不仅是道德的衍生,更是优秀品质的延续。良好的家风熏陶是为人子女无价的财富,也是一个家族一直兴旺下去的必备详情进入>>

2016-11-21 倾听历史的回声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宋代诗人陆游《长相思》描写的正是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西兴一带钱塘江滩的旖旎风光。  千年之后的长河街道高楼林立、商业发达,一派现代都市风情,详情进入>>

2016-11-09 贵州织金丁宝桢: 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

丁宝桢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1853年),33岁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去世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详情进入>>

2016-11-07 陶行知二三事

1914年,23岁的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宣读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专辟一节讲“共和与教育”,他认为:“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陶行知由此做出了为实现民主共和而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选择。 详情进入>>

2016-10-26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详情进入>>

2016-10-25 【人间草木】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花开花谢,草木荣枯,自然的变化,容易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感慨。于是诗人们书写、歌颂、吟咏花草树木,借一草一木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怀,寄托某种理想,表现某种道理,给予某种详情进入>>

2016-10-25 近现代名人故居的楹联

名人故居,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也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时代的物化,也是人物的物化。岁月逝去,但名人的风采和精气神,却仍旧遗留在老宅之中,当我们走近名人故居,看到它饱经风霜的面貌,想到的是曾经居住于此的他或者她,想到的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理想、他详情进入>>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