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中,不少人将读书视为毕生乐趣,留下了许多与读书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少不了对联这种体裁,下面就介绍三副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对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念书时写下的,是根据明代学者胡居详情进入>>
对联,由于其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精练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因此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从古至今,中国人留下了不少读书对联,笔者从中选取了几副以飨读者,上篇主要介绍古人的读书对联,下篇主要介绍共产党人的读书对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是北详情进入>>
“嫣红姹紫尽迷人,自古吟哦喜赞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他们将春光写入诗篇里,或表达喜悦之情,或感怀身世际遇,或传递相思之情,或抒发家国情怀……春天满含了人们美好的情感和希望,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探寻春天的足迹。 春天是充满诗详情进入>>
一心一意地在欢迎你回来 来: 正以你为念,接到泰隆信,知你昨夜睡眠好,不曾受日间多人谈话的影响,悬念着的心,如一释重负,而感到恬适轻松!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如重石在压一样。特别是在前一周,焦虑更冲击着我详情进入>>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中华古典诗词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眼球,其中的“飞花令”更是圈粉无数。今天不如好好来认识认识这个“飞花令”。飞花令其实是行酒令的一种。古人喝酒开宴,会有一些助兴和取乐的游戏,而饮酒行令就是其中备受文人士大夫欢迎的一种。详情进入>>
中华文化是伦理文化,我们的先贤制礼作乐,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形成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乐伦理,伦理在我们的文化中为何如此重要?让我们一起聆听那穿越历史、照耀千古的圣人之言,领略我们民族内涵丰富、意韵深远的伦理文化。1、地详情进入>>
春节假期,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许多家庭一起围观的节目。舞台上比拼的是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精通程度,屏幕下唤醒的却是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懵懂学语、尚未识得几个汉字的童年,父母就已经教我们背诵了许多的诗词,“床前明月光,详情进入>>
一提起苏东坡,人们便想起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近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知道苏东坡是一位有名的廉吏。只不过他的“文名”太盛,盖过了他的政声。他曾历任数州地方行政详情进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来之不易,才显弥足珍贵。 对于真正的善行者来说,找到初心是信仰的起点。朱德和刘伯承是党内军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们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他们各自寻找初心的历程也令人深思敬仰。 朱德是敦厚仁者,入党过程一波三折,堪称详情进入>>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富有争议的人物,有关曾国藩传说、典故、介绍、研究也已经有许多。作为追求道德自律的封建大臣,从其家书中寻找一些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裨益的观点、思想,或许也是对曾国藩人身修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曾国藩对修身、持家、交友、治学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