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朋友约我围炉煮茶。古朴的茶席上,红泥小火炉冒着热气,一壶古树生普已经放在我的眼前,我端起茶杯,正细闻着阵阵茶香,转头看见朋友茶案边上放着一幅梅花图。朋友是风雅之人,吟诗作画是她的爱好,“你在画梅花?”“是的,我在画九九消寒图。今天我已经画到二九,数着画了十五天梅花了。”朋友笑笑说道。“什么是九九消寒图?”我心生好奇,缠着朋友给我这个文化小白讲讲缘由。原来,“九九消寒”就相当于今天我们喜欢的“打卡”一词,实际上来源于古代。每年从农历冬至那天开始,逐渐进入越来越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详情进入>>
2022年悄然而至,喜气洋洋之中,年关将近,从以往查处的案例来看,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仍是反复出现的“常见病”,易发多发的“节日病”。“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蝇头小利的诱惑,往往会让我们做出原本不太情愿做的事情,一旦开了先河,就容易掉入违纪违法的陷阱。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警惕,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坚决守住底线、不踩红线,绷紧纪律规矩之弦,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节点就是考点,作风就是宣言,春节既是展示亲情的窗口,也是考验作风的重要时详情进入>>
时隔多年,当我再次听到家乡的驴铃声,只感觉清脆悦耳,美妙动听,那些儿时的记忆,也在这不规则的韵律中蓦然涌上心头。我的家乡在滇西的一个小小山窝里。记忆里的家乡,周围沟壑纵横,没有一条像样的生产道路可以走。二十年前,家家户户耕地都靠老黄牛。它温和的眼神,不紧不慢的步调,嘴里不停咀嚼反刍的白沫,夏日里长尾巴永远赶不完的牛虻,已成为那个时代人们久远而温馨的回忆。我喜欢老黄牛温顺的样子,吃饱之后,它就静静地卧在地上,尾巴悠闲地赶着牛虻。而我家从未养过牛,只养过一头驴。我曾经问爷爷,我们家为什么不养头牛?爷详情进入>>
我生活在一座“边城”。近年来,我所在的边境县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发“美丽”,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路上时而驻足观看沿路风景,时而拍照留念,好不惬意!详情进入>>
“黝黑的皮肤、丘壑般的皱纹是他长期为温平村老百姓服务的荣誉勋章......”陈应阳是云南云县茂兰人。这位已经70岁的老党员,虽只有小学文化,但凭着对温平这片热土地的热爱,他先后引进优质水稻良种10余个,并大胆改良“瑞滇306”,亩产达410公斤,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应阳谷”,被农科部门定名临稻“86—l”。1991年陈应阳当选温平村党支部书记,他提出主攻粮食单产,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新路子。1994年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随着详情进入>>
又到岁末,又迎新年,生活似乎不疾不徐,又似乎光阴过隙,转瞬即逝,身边的一切都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每年都响起的新年鞭炮声,依旧让人万分期待。详情进入>>
新年,不是一定要看春晚,而是享受一家人和和美美围坐一起看着节目欢笑的氛围;新年,不是一定要看烟花,而是珍惜一家人聚在一块,一起仰望烟火升空绽开的瞬间;新年,是大到民族、小到家庭的团圆日子。详情进入>>
每年的最后一天,准时聆听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是我的一个习惯,也是一个期盼。“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祝福国泰民安!”……字字句句,温暖人心,鼓舞人心,振奋人心。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拿出新的笔记本,在扉页工工整整的写下“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新年特有的温度让我怀详情进入>>
留置室里,被留置的女子披散着头发,面容憔悴、眼神黯淡,和平日里妆容精致、光鲜亮丽的她判若两人。尽管如此,她精致的五官、不凡的气质依旧难以掩盖。在这座小城里,除了小孟,没有人知道她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安生。那是齐叔给她取的乳名,从收养她的那天起,齐叔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安生一生安稳。小孟在留置点附近的院场里,靠着墙,凝望着天空发呆,内心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毕业那年,小孟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市纪委工作,至今已有七年之余。期间,小孟参与查办过形形色色的案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挪用公款、沉迷赌博等等。最详情进入>>
电,停了 雨,还在下 满天的乌云 将张家水井逐步推向黑暗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