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到小忙糯下乡,看望“亲戚”李兴才。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了,每次都有新感受,望着猪圈里三头肥猪,我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绕过鸡群,径直走进客厅,李兴才突然从里屋跳出来,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摇。一条胖胖的小黄狗围着我俩转,不停地发出低鸣声。递烟、倒酒、泡茶,一套程序完成后,李兴才笑咪咪对我说,原来定的“小目标”已经实现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电视看,出门能用手机上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实在。是啊,这是党的光辉照耀边疆,全民脱贫攻坚的成果。我和李兴才认识,是因他是我脱贫挂钩的“亲戚”。那时的小忙详情进入>>
走进昔日马帮途经的一个村落古墨时,情人河缓缓地流着,如一位安祥的妇人,在无声的岁月中细心地呵护着河两岸儿女。情人河的两边,几座水磨房静静的躺着,那古老的木门,看一眼,就让人感受到了它的沧桑。在细碎的阳光下沿着情人河慢慢行走,不知为什么,会有一股莫名的激动。大约是很久没看到如此清亮的河水的缘故吧。静静的山涧,潺潺的小河,农人悠远的牛山哥,使身心在尘世中的烦恼得到了些许禅的解脱。当年的赶马汉子,穿过崇山峻岭,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在这美丽的情人河畔驻足饮马时,全身的劳累一定烟消云散详情进入>>
我迎寒风怒放清气满乾坤,我生空谷岩穴纵使无人亦自芳,我宁折不弯未出土先有节,我愿抱香枝玉陨却不随秋风舞,我郁郁葱葱历严冬而不衰,我浊水淤泥不竞繁花任其自绽,我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我是谁?梅、松、竹、菊、莲? 我,是万千纪检人。(唐燕)详情进入>>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时光就像一个盗贼,它虽然能盗走青春,但盗不走激情,也不能盗走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几年前我考上公务员,背景离乡到了沧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顺利工作,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想要看看自己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能不能完全独立的多方面成长起来。到岗3个月后,我已逐步适应沧源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就在那一天,改变了我原本平淡安稳的生活,尤记得那天是3月详情进入>>
我在从春城飞往佤山的飞机上,紧靠悬窗,一刻都不想闭眼,我想俯瞰美丽的佤山。近了,近了,那蜿蜒的缎带是美丽的澜沧江,郁郁葱葱的一隅,就是我美丽的佤山。那些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大地上的村庄,一排排的民居栉比鳞次,红顶、白墙,青翠欲滴的竹林。形如葫芦的湖,那是城市中央公园,是佤山人民休闲的好去处。那云雾缭绕山坳之中,鲜花盛开的村庄环境宜人,它们是佤山旧貌新颜的最好佐证。我打宁静的乡村走过,“看门见花、弯腰拔菜、伸手摘果”的美丽乡村映入眼帘,这是最美的一幅佤山详情进入>>
一个雨后的傍晚,我和朋友徜徉在凤山带有湿气的台阶上,微微抬头,或大或小的朵朵白云怡然自得地飘在天上,一只只小鸟从白云下飞过,在微醉的夕阳中,找寻着归家的路,偶尔有带着泥土气息的湿润空气,伴着习习的山风,从山的那边轻轻地走来,使人神清气爽,台阶两边的亭子和树木,被雨水洗去倦容后,露出清新自然之美。 雨后的凤山,清新得让人有点心动,美得让人有点不能自拔,不经意间,草地上两 朵白色的小花跃入了我的眼帘,这两朵白色的小花,在绿的树、绿的草的包围中,显得势单详情进入>>
三年前,我被选派去到偏僻农村开展驻村工作。在农村长大的我,后来去了部队,再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干的工作全与“农”没有任何关系。接下来又要做全新的农村工作,一阵茫然,不知如何适从。但工作还得继续,于是我便从驻村工作队员职责入手,把自己变成地地道道的山村“农民”,一切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几年来,通过辛勤的付出,悟明了人生之道。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驻村干部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期盼,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这群驻村干部是基层一线的“生力军”,做好做实驻村工作,干部要驻在基层,塑人铸魂,助力乡详情进入>>
骑行是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当你选择远距离长途骑行时,是对自己身体极限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新的生活体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详情进入>>
“现在大家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巡察组,大家说只要找巡察组,事情就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当我们再次来到腰街乡民安村回访时,正在地里进行泡核桃冬季管护的杨大爷乐呵呵地跟我们说道。记忆回到在对腰街乡民安村开展巡察时。我们在走访农户的路上,一个村民悄悄地把一个纸条塞给我们,纸条上写着:“政府补助的发给农户剩余的6吨多化肥被村支书拉回自己家的小卖铺自行销售。” 接到纸条后,巡察组通过深入民安村与农户走访、座谈、实地察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