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工作,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重建美好家园。但是,美国政府从维护其全球霸权出发,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顾中国政府的严重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国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党中央毅然决详情进入>>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永德大雪山上的大树杜鹃,又何止烂漫。从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西北蜿蜒而上几公里,就进入了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眼望去,层峦苍翠间,一拱又一拱的火红奔至眼底。“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登高远眺,漫山遍野,万亩红杜鹃正在风中“烈烈燃烧”。大树杜鹃的红是极为明艳的红,它绝不矫揉造作地半吐半露,更不扭扭捏捏地遮掩躲藏,它就明晃晃地炸开在枝头,热热闹闹地一朵攒着一朵,苍翠的枝叶被挤得低低的,费力地托举着它们在枝头嬉闹。翻过山头,在海拔高达2700米的山地上,风吹详情进入>>
一个周末,回勐佑老家拜访做了一辈子土陶器杨大叔。1969年,13岁的杨大叔开始学做土陶器。53年的光阴,他从少年步入了老年,但在他身上并没有刻下太深的岁月痕迹。依旧精神抖擞,依旧行动敏捷,依旧一头梳得整齐的黑发。还有那一口地道的勐佑腔,铿锵洪亮,听起来让人感觉精明干练。53年的时间,杨大叔说他有两大收获。一是身板很好。做土陶器,这份很耗体力和精力的工作没有摧毁他的健康,反而给了他宝贵和必要的历练,为他留下了一副好身板。另一收获,是坚守,把做土陶器的传统传承了下来。我用手接过杨大叔用他做的土茶杯泡详情进入>>
转瞬间严冬已逝,清晨的微风中也还夹杂着一丝丝寒意,漫步在公园,放眼只见郁郁葱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细细品味,不知不觉已沉醉其中。(赵继晨)小雨过后的清晨 ,一只麻雀紧紧扣住枝头,仰起“高傲“的小脑袋,好像在说”春天由我来代言!”一早走在路上,发现路边的玫瑰花绽开了笑脸,轻轻贴近它,深深地吸了口气,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注意脚下,树舌灵芝像是大自然德高望重的“老使者”,保护着树根下的“小世界”。露珠在玫瑰的花苞上滚滚欲动,奇香四溢,在春风的吹拂下,像个小姑娘一样在翩翩起舞。静静漫详情进入>>
“清明又至,慎终追远;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县纪委监委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和廉洁纪律规定,过节不忘廉洁,追思不要聚集。”“小余,廉政提醒短信,赶在清明节前发一下。”微信突然弹出两条信息,这是主任给我布置的新任务,初次负责这个工作,让我有些慌乱,“怎么发?发给谁?”一连串问题窜出我的脑袋,我急忙打电话给之前负责的同事求助。“这是我们每逢重要节日的规定动作了,将警示教育融入节庆祝福,通过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醒党员领导干部过好‘廉节’、把好‘廉关’,起到‘常打预防针、警钟鸣心详情进入>>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躲避生命中所有的灾难。”突然想起了那个民国的女子张幼仪。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都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就是如张幼仪一样的女子吧。灾难与痛苦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离开徐志摩的张幼仪,留详情进入>>
每个人都有一条回家路,这条路再怎么崎岖,都充满着我们太多的回忆。我的回家路,从我读小学开始。距离不断在变,路面也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回家路上常有亲人陪伴,那是一条幸福的回家路。家距离小学的路三公里左右,那时候没有条件住校,都是每天在这条路上来回四次上学、回家,幸运的是整个小学时段都是邻里一个大我一岁的表姐与我同行,回家路上互相陪伴,学习上共同进步,从童年走到少年。一九八九年九月,我带着其他五个姊妹的期望,将去距离家近二十公里的镇上读初中,虽然有一段路是公路,但不一定遇到车,得步行那么远详情进入>>
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到清明,总少不了阴阴沉沉的天,淅淅沥沥的雨,以烘托人们严肃、沉重的情绪。早上打车去上班,碰到一个开朗而健谈的司机师傅,路上师傅和我聊起来清明上坟的事,师傅说,现在的清明,也就是大家凑一块儿煮顿饭吃了。路上车水马龙,雨滴敲打车窗,将我引入沉思:我们的祭奠,到底为了什么?儿子四岁多,父亲说今年清明扫墓把孩子带上,给先人们磕个头。家人们提前一天准备好扫墓用的锄头、扫把、簸箕,铲子等工具,以及祭祀用的食物和器皿。第二天亲戚们就会聚到家里来,在父亲的带领下一起出发去墓地扫祭。详情进入>>
写完稿子从办公室出来,已是晚上七点,我长吁一口气,终于完成了这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整个人似乎也变得轻盈起来。走出办公楼,一阵花香扑面而来,顿时,好心情油然而生,我便决定沿着开满鲜花的街道走回家。在这花红柳绿的季节里,一场淅沥的小雨携走了往常的风尘,街道变得清爽干净,近处的房屋和绿化树,远处的山峦和观景塔都像是被洗刷过一样,清晰明净,一尘不染。一路上,空气中弥漫着花的香气和泥土的芬芳,到处散发着甜甜的味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滋润着新生的季节,也洗涤着安静的岁月。那一场场“详情进入>>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沧源县内生长着一种高大的乔木,当地人叫它白花(白露花)。白花属羊蹄甲属,学名白花洋紫荆。初春时候,白花树还未长出新叶,光秃秃的树枝随风摇曳着,有些萧条、有些苍老,它像是与其他花枝不一样,早早的就把花苞立在尖头。然而,三至四月,春雨一滴,却是把满满的洁白缀满枝头,正是这一抹亮色,让我觉得像极了一直坚守在“疫线”的“大白”,由此便点燃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念头。我来沧源工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接触最多的是挺在前面的“抗疫”工作者,所以也有幸能有机会向这些榜样学习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