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纪检人•手记】奶奶掌心里的宝
发布日期:2022-04-24 09:34:52    信息来源:云县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家所处山区农民的一日三餐和脱贫致富都是靠精耕细作两亩地来完成的。那时农民没有宽余的钱买更多的化肥,给庄稼施肥主要就靠自家牲口积下的农家肥。我家田地少,不养耕牛,只有鸡和猪,家畜粪便自然就少,但是庄稼从来都不比别人差,这全亏了奶奶。

我那时大约五六岁,还未上学,成天随在奶奶身后当她的“小尾巴”。每天吃过中午饭,奶奶便带上粪箕,再拎上我这个“小尾巴”,到村中心的大路上去捡粪。这会儿大家的牲口都还没赶出门,一般不会有多少收获,奶奶就把粪箕放在路边,带着我到邻家去串门儿,一边拉家常说见闻,一边等待村里牲口多的叔伯阿哥家赶牲口出门,因为他们不在乎路上的这点粪肥,不会带粪箕上路,跟在这些牲口后面我俩自然可以捡到更多的粪。当大路上的牛铃“叮当叮当”成串儿响起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又出发了,我们跟在人家赶牲口队伍的后面“淘宝”。一路上,前面是欢腾雀跃的牲口队伍,踢踢踏踏,叮叮当当,猪呀,牛呀,羊呀群魔乱舞,尘土飞扬。后面是奶奶和我一老一小瘦小的身影,奶奶一直弯着腰,一个劲儿地往粪箕里扒粪,忙的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就捡到了满满的一粪箕,她把这一粪箕又一粪箕的宝贝倒进沿路边的各个粪坑里,我看见奶奶面庞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和亮亮晶晶的汗珠里,洋溢着满满当当的喜悦和满足,我俩直到牲口进了山才返回。从晨曦微露到暮霭沉沉,烈日当空的中午捡粪时光是奶奶最辛苦也最欢喜的生活仪式了。我看着粪坑里的粪一天比一天满上来,我看着奶奶头上的银丝一天比一天亮起来,心湖没有漾起一丝涟漪,我只知道这是四季轮回中我们的生活日常。

奶奶一辈子爱干净,她的衣服都是自己洗,我妈洗的话她觉得不放心,但是在捡粪的时候,我却从来看不出她是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随时随地都是哪里有粪就往哪里赶。村里人都知道奶奶视粪如宝,热心肠的大哥大嫂们在做生产往返的路上见着有粪了,遇到奶奶就会告诉她,“六奶奶,大村路上有粪呢。”奶奶便感激不尽乐呵呵地一路小跑着去捡了。偶尔我们在路上遇到粪却没有带粪箕,奶奶就用掉在大路旁的竹笋外壳或是路边篱笆里伸出来的蓖麻叶装粪,如果找不到这些也没有其他办法时,奶奶就慢慢弯下腰,伸出双手轻轻拿起那些如面饼一般的牛粪,然后把粪块托在掌心里,再小心翼翼地走向距离最近的那个粪坑。我跟在奶奶身后,看着她默默地做这一切,也学着她的样子用小手去捡更小的粪块,学着她的样子把粪块托在掌心里,不但不觉得脏,反而觉得特别了不起!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能有这样的做法和想法都得感谢奶奶!她带我做了最脏的活计,却留给了我最洁净的灵魂。

奶奶捡粪很细心,也很小气,不管多少一点都舍不得遗漏,别人捡过的地方,她还能再刮到一层;别人不屑去捡的羊粪,奶奶也一粒不落地捡起来。因此,奶奶不论什么时候都能捡到粪,只是多少而已。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沿大路边成排列队的各个粪坑,粪最多的那个准是我家的,别人家的粪坑还只有一半的粪,我家的就满了,父亲得又扛着锄头去挖新粪坑了,我们家会在同一个地点有两个粪坑,整条路上的粪坑点数下来,数量最多的也是我家。炎炎夏季,放眼望去,村庄上下成片相连绿油油的玉米地中,呈墨绿色的那块当然还是我家的,施足了农家肥的玉米苗儿又粗又壮,叶片碧绿碧绿的,远远望去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看着这一片片的墨绿,我们全家就看到了希望。

在一个又一个的粪坑清空又装满,一年又一年的庄稼丰收又丰收的更替中,奶奶渐渐老了,我慢慢长大了,她的身子骨越来越弱,出行都有困难。那段日子,我家的粪坑就没有别人家的满,有的甚至坑底杂草丛生荒废了,我看着空空的粪坑,心里也空空的,说不出什么滋味......

如今我在小县城安了家,不再种庄稼,不再去捡粪,但是只要在乡村田野看到猪粪牛粪,我仍会倍感亲切,心生眷恋,因为那是奶奶掌心里的宝,也是奶奶留给我的宝。(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