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就是竞争力,干部作风就是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国上下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风、社会风气明显向善。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是守护好“树林”,以“护林员”身份,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要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维护好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清理、整治病树、烂树,做好防火、防虫、乱砍滥伐等各类防护工作,努力做好维护“森林”生态健康的“护林员”,如何履行好执纪监督职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执纪监督部门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心中热爱,强化责任担当。纪检监察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做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最重要的是心中要热爱“护林员”这份工作,如果心中没有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做事的。只有心中有热爱,才能寻找到人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唯有对这份工作怀有热爱,才会倍感珍惜工作岗位,始终做到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只有热爱,才会付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从事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工作,不仅是极大的业务能力考验,同时更是极大的政治考验。需要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认真学习纪法知识,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班,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努力成为监督执纪的办案能手、会做思想工作的谈话高手、善于总结提炼的文字写手,切实履行“前哨”“护林”之责。唯有心中有热爱,才能经得起磨砺,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用行动践行使命。
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努力培植好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的精神家园。“护林员”的职责定位,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强的能力水平。为此,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和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强化理论武装,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坚持学做结合、学以致用,才能准确把握政治生态的“树木”与“森林”状况,把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切实维护好。纪检监察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精通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知识,才能肩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殊使命。
着力健全政治生态净化机制,深入研判政治生态。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下好监督执纪“先手棋”,要把净化政治生态的“重锤”敲在政治监督上,要加强对本地区、各部门单位政治生态研判分析,紧盯“关键少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下基层调研,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全面掌握“树木”和“森林”情况,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及时祛病除害,确保整个“森林”一派枝繁叶茂。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党内政治文化,扶正祛邪,纪检监察干部要将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正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对坚持原则、敢于说真话的同志给予支持、保护、鼓励,推动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让担当作为、干净干事者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狠抓落实。
强化巡视制度建设,完善问题发现机制,拓宽问题发现广度。加大巡视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巡视次数,重点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原则立场发现问题,从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等关键渠道发现问题,从工程招投标、人事调整等重点领域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建立巡察线索处置“绿色通道”,实行巡察问题一事一报、特事特报制度,快移快查,实现巡察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无缝连接”。
履职尽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要做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就要多“用力”。要在多了解情况上用力,多参加部门的会议、多翻阅材料资料、多与干部沟通,不闭门造车。要在抓早抓小、防范风险上用力。综合运用约谈函询、调研走访、听取汇报、参加民主生活会、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时提醒。要在以案促改上用力。做到一案一剖析,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整改,深挖违纪违法问题背后的根源,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督促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作用。
树立新风正气,锤炼过硬的干部作风。做好“护林员”,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职责使命,对党忠诚,头脑清醒,恪守职业道德,争做实干家。要重操守。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要守底线。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把遵守党纪政纪、法律法规作为做人做事底线。要敢于担责。要敢讲真话,无私无畏,对工作负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勇于捍卫法纪,不徇私情敢于担责。要勤于任事。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