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市纪委监委挂钩帮扶扎模村以来,我们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得益于上级各部门的支持,更是市纪委监委及驻村工作队员真心、真情帮扶的结果。”说起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这几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李富裕由衷感慨。扎模村位于乌木龙乡政府驻地以南7.8公里处,全村共辖有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06户,总人口205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8户940人,属深度贫困村。
为助力扎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市纪委监委挂钩联系该村以来,认真分析挂钩村实际和群众发展愿望,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引导和支持群众走特色产业发展路子,激励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突出产业扶贫,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立足扎模村生态环境状况和资源禀赋,分析本地资源优势、自然条件、发展状况、群众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选择扶贫重点产业,扶优扶强优势特色产业,走特色产业发展路子。经市纪委监委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在扎模村规划建设野生茶种植基地760亩,项目总投资268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扎模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每亩产茶叶50至100公斤,每公斤野生茶100至200元计算,农民可增收380万元以上。”扎模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普建明说。
抓产业效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扎模村的主导产业为紫洋芋、魔芋、萝卜、核桃、藠头、蜂蜜等,这些农副产品因为无污染,品质好,基本不愁销路,每年一到成熟季节,各地商贩蜂拥而至,但由于农户没有组织,都是单打独斗,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一年到头也就赚个辛苦钱。为改善村产业发展状况,驻村工作队致力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向上级争取到100余万元资金成立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的农产品,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然后和收购商谈判,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将上级部门投入资金折合成股份,量化分配给贫困户和村集体,通过分红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成立合作社后产业效益明显提升,仅核桃这一项,扎模村核桃年产量200吨、产值240万元左右,通过合作社加工后产值可增加至500万元,增108%。”市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队长周建刚介绍,通过建立贫困户脱贫帮扶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脱贫攻坚真正成为贫困户自主自觉的共同行动,产业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群众增收也就有希望。“加入合作社后,我们可以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社,价格每斤比过去卖给小贩高0.5元,平时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到年底还可以按照入股的份额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这些都得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村民李老平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