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沧源县纪委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挺纪在前,采取五项措施严肃整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9个,党纪处分10人,问责3人,约谈10人,通报曝光4批6起30人。
加强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充分整合发挥“两办”督查、审计、信访、扶贫、发改、财政、住建、教育、卫计及农、林、水等职能部门作用,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认真排查扶贫领域中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产业扶持等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日常业务、督查检查,共发现和整改问题 386个。
开展专项巡察。切实加强脱贫攻坚巡察监督,将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部门发改局、农业局、水务局、工商科信局以及单甲乡等八个单位列为县委三轮、四轮巡察工作重点,通过机动式、点穴式巡察,目前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3个,移送整改13个。
突出警示教育。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对扶贫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常扯袖,2017年以来共对重点责任部门提醒约谈682人次。加强对扶贫领域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分批组织270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持续加大对扶贫攻坚政策、纪律要求的宣传力度。以社会监督助推工作提效,与市纪委联合拍摄全国首部以佤族元素为题材的廉政影片《叶娜的眼泪》,并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观看。
拓宽监督渠道。综合运用“五级联动”监督、民生资金电子监管、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公开监督等平台,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举报。按照市纪委统一部署,县纪委常委率队,迅速将“廉洁扶贫”监督卡和公开信发放至全县10个乡镇、93个村、65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40户非贫困户群众手中,将公开信张贴到519个活动场所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栏上,实现“一卡在手,举报不愁”,让群众反映和举报问题更加便捷。
建立健全制度。先后制定出台《沧源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督查问责办法(试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完善《沧源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请销假制度》《沧源县“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沧源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沧源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季度综合测评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对扶贫领域的不严不实、庸懒散拖等行为,坚决开刀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共对不重视、不履责、慢作为的23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全县通报批评,给予纪律处分2人。(陈志敏 赵贵美 魏千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