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陀螺为双江东等村佤族所独有,曾作为表演项目代表双江参加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起初为佤族祭祀用品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今天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竞技体育运动和文化遗传产。“鸡枞陀螺”因形似当地野生菌“鸡枞”而得名。除具有其它陀螺所具备的功能外,因其造型独特、表演难度高而独具风格。2021年“佤族鸡枞陀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鸡枞陀螺”制作时以质地坚硬的黑心树(紫阳木)为材料,用柴刀手工砍削而成,并准备一根用榄皮树皮搓成的细绳。玩耍时,将细绳缠绕于陀螺的上半截的下端,右手小拇指套住绳的另一端,握紧陀螺,用力甩向远处,回收细绳,使之旋转;然后将细绳结一活套,把旋转中的陀螺一套起,迅速抛向空中,再用绳一套把落下的陀螺接住。抛接时,可以在胸前接,也可以在背后接,还可以抬腿向胯外接,极为考验表演者的勇气。可以个人表演,也可2人以上分组比赛,陀螺落下时接不住的为输家。(江宏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