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小憩片刻,梦回勐来乡公撒村,那是我在沧源的起点和落脚点。梦中的公撒村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记得刚到村委会报到,天下着蒙蒙细雨,村委会的办公楼刚开始施工建盖,从球场眺望,蒙雾下的佤族寨子在树荫下泛着神秘的光芒,一切是那么的静谧、那么神圣,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初心、守护好她。
在寨子的1年半里,我走遍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的家家户户,一起开展工作的新农村指导员、挂钩单位派驻帮扶产业发展的工作人员和文书,我们在夜晚一起开展入村以来的第一项工作,入户登记、将每户户籍情况制作为电子版,此项工作为后期的很多工作电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撒村的民风淳朴,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当时正是产业转型发展壮大之时,大力发展核桃、烤烟、竹产业等,每天和老百姓在田间地头交流、一起干活、一起憧憬未来产业带来的红利,辛苦并快乐着。记得几年前回到寨子,竟然有幸吃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核桃,那是一种丰收后的喜悦,是胜利的果实。当时是多么满足、多么的惬意,然后一同感叹时光易逝,当初的小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转眼,我离开公撒村已经10年了。那用青春汗水播撒的土地,成为了我的“第二家乡”,是永远都忘不了的乡愁。后来,家庭变故、工作变迁,能回“第二家乡”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记忆中曾经共同一个战壕奋斗的战友都开始各奔东西,曾经深夜为我烧包谷的大爹大妈都已垂垂老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斯人已逝,生者常思。母亲的音容、唠叨永远在心底一遍遍的回放,那是女儿心中最甜美的温暖。苟活于世,暴风雨常来,生活总得继续。上天恩赐于我的淬炼越来越多,也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去沉珂、除顽疾,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充盈,对生活的热爱只增不减。在间歇失眠中喝下苦涩难咽的中药,如生活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苦痛荆棘,一口咽下所有生命中该有的赐予,口中泛出点点回甘。然后,踏步向前,未来可期。
生活,总该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远方的游子,依然牵挂着家乡,爱着自己的家乡,为了他乡为家乡而努力奋斗着、奔跑着,始终不敢忘父老相亲的期待和嘱托,不敢忘来时走过的坎坷坦途,愿未来,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富足。佤族妈妈脸上永远有慈祥而温暖的笑。(徐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