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水总是下个不停,伴随着是季节交替的冷天气,爷爷家的茅草屋下,温暖的火塘边似乎成了我们儿时可以聚集取暖的好地方。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我,经历了许许多多无力的沧桑。一堆泥巴,几颗糖果,一块煮得稀巴烂的南瓜,一把用木柴砍制而成的木枪玩具,简单而单薄的衣装,构成了我童年时的回忆。
傍晚爷爷家茅草屋下温暖的火塘成了我和堂弟们等待父母劳作而归的好去处,爷爷蹲在火塘边一边抽着自制的烟斗,一边催促着奶奶赶紧把煮熟透了的南瓜分块给我们充饥,吃着热乎乎的南瓜块,烘着满是泥巴湿透了的衣着,迫不及待的希望爷爷给我们讲故事,或许是我们重复唠叨,又或许是这份祖孙情谊,爷爷给我们讲起了“向仙女借餐具”的故事。
爷爷说:“在离家大约40多公里大山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有个地名叫“石洞山”,传说那里的高山上有一个仙人洞,里面住着仙人,仙人是上天安排到人间帮助贫苦百姓的特使,逢年过节或者是百姓家里有需要的时候仙洞的门就会开启,走向仙洞的小路也会显露出来,周边的百姓家里若有要办客没有足够的餐具,只需提前一个晚上到仙洞门口进行诚心许愿,第二天早上干净耀眼的餐具就会自然整齐摆放在仙洞门口平整的石板上供百姓们借取使用,用好后要用山间清澈的泉水重复洗干净并整齐放回到洞门口的石板上即可,这样的默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年头。
直到有一次一户百姓人家使用完餐具后,就草草了事对借来的餐具用污浊的浑水进行简单的处理,并随意将餐具杂乱无章摆放在仙洞门口,从那以后,不管人们怎样许愿,石洞山的仙洞门就再也没有开启过,再也没有人从那里借到过餐具,百姓家里只有又用回竹制粗糙而又简陋的餐具”。
多年后长大了,懂事了,也就明白了这个故事的真正含义,爷爷讲的虽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其实却是从小就教育着我们做人要有诚信。(李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