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星期二里的人生——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发布日期:2020-09-11 08:46:55    信息来源:镇康县纪委监委

机缘巧合,我读了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莫里离开。这本书关于生活,关于死亡,关于工作,关于家庭。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这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要震撼人心,曾经习以为常的,成为无法复制的奢求,而内心充满温情的,回顾这一切,那景象如此美妙。

整本书我最喜欢莫里叙述的语气,平静、达观、从容不迫,许多语句不止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更是闪耀着人性的、人生的光辉。比如,他说“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再比如,他说,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他的学生问,什么是最困难的?回答是“与生活讲和”。

之前,我从来没有看过正式描述死亡的书,因为自己总是想不清楚,想想又总觉得悲观。便带有逃避性质地对自己讲不要去想一切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不管你怎么想你都没有办法改变现实。可是在这本书里面,老人明明白白的讲清楚,“一旦你学会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生活。”是的,人总要死。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浑浑噩噩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借口。死亡是莫里老师选择的第一个话题。我隐隐联想到了海德格尔那句“向死而生”。反而是,透彻想清楚死亡的必然,才能最后让我们真正学会好好生活吧。换句话说,未知死,焉知生?

人生无常,岁月催人老,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所以,这是一本给年轻人读的书。以使他们避免在忙碌了大半生命后仍然觉得空虚。所以,这是一本给中年人读的书。以使他们了解不管生命已经过去多少,人生从来不会“太迟”而拒绝改变。所以,这是一本给老年人读的书。以使他们珍惜最后的时间,并且在走到生命尽头时也能像莫里那样宁静祥和。

生命这样大的课题,这样一本小书怎么可能说得透彻。可只要它能让你开始或继续思考,它便是一本好书。在落泪之余,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话,只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如果你也可以,要向这位平凡也不平凡的老人一样,用你的方式,坦然真实地爱着这个世界。(武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