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疫情,让我们更懂《活着》
发布日期:2020-03-09 11:19:20    信息来源:沧源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摘自《活着》韩文版序言。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再次拜读余华的小说——《活着》,又有不一样的感受。短短四个小时的翻阅,眼眶却湿了数次。主人公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赌光了家业,家徒四壁。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外出求药,却在途中被抓去当壮丁。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福贵回到家中,才愕然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大学时初读《活着》只觉得福贵着实令人同情,生活让福贵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了久经风霜的老人,其为之一生的跌宕起伏,像是一艘破烂的小船挣扎在狂风暴雨的大海里,但是他没有被命运击垮,活着的意志,是他唯一没被夺走之物,人生对他而言,“窄若手掌又宽若大地”。疫情期间再看这本书,思绪万千之余看到了人生悲苦,看到了普通人的乐观和坚强,看见了生命的柔韧,看见了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仿佛比往日更加豁达和坚韧。深觉众生皆不易,且行且珍惜。

小说源于生活,而现实比小说更残酷。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一场战“疫”就此打响。电视上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面,网络上每天关于疫情信息的推送,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令人恐慌,却又紧紧牵动着平民百姓的心弦,也更深刻体会到能随心所欲的活着已然不易。可华夏儿女不会放弃,更不会停止奋勇向前的步伐。我们看到,在抗击疫情的当下,无数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守望相助,建筑工人为火神山医院早日交付日夜兼程,“药神”为购买一线物资千里跋涉飞跃境外,志愿者为医生和病人的健康饮食保障尽心尽力;国家、省、市、县相继出台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广大社区(农村)“大喇叭”喊起来了,“硬核”防控标语挂起来了。欣慰的是,在全国上下携手同心,共同抗疫的强大氛围下,治愈人数在增加,全国现有疑似病例数连降数日,康复患者主动捐献血浆......一个个好消息鼓舞着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正在凝聚。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几千年的璀璨文化,流淌着华夏沧桑文明的血脉,面对入侵炮火、列强铁蹄,革命先驱用生命保卫家园、用热血书写春秋,淬炼出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品格,历史用钢铁般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要为生而活、为希望而活,更要充满斗志的活着。(李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