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廉吏能臣于成龙
发布日期:2020-02-24 10:05:27    信息来源:双江

青年于成龙压力非常大,学业无成生活窘迫。屡次科考失败,从明末考到清初也没能上榜,终其一生学业最高成就仅是“正榜无名,副榜贡生”。孔夫子曰三十而立,饱读圣贤书的于成龙三十五了还灰头土脸的困在家庭生活里,抚养老婆孩子、赡养年迈父母、准备科举考试,跟孔夫子的要求差得很远,没有什么立身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仅完成修身却还得不到认可。

于成龙刚烈耿直,眼里容不下沙子,对有违公平正义之事无法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十二岁参加乡试,目睹考场考官公然受贿,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但文笔再好,选题却与时局不合,充其量只是一篇荡气回肠引人共鸣的“零分作文”,结果只能是名落孙山。

祖上官至巡抚,要再现家族辉煌,生活再艰辛学习不能拉下。清军入主中原后,于成龙依然致力于考试,甚至于还报名参加了太原崇善寺开办的私人“公务员培训班”,时运不济又没有考上。长兄去世父亲年迈,幼子都已跟上自己的脚步开始读书考试了。看着满屋的学习资料和笔墨纸砚,心一横,不干了,下一代又再家族现辉煌吧。

专职于养家糊口几年后,清政府决定从落榜生中选一批人到“中央党校”学习培训,然后任命为基层公务员。想到二十多年的日夜苦读可能依然能发挥作用,于成龙还是丢不开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扔下一句“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远赴广西罗城任职,这年他四十四岁。

此时的罗城新纳入清王朝版图不久,城中居民六户,县衙只有茅屋三间,前两任县令一死一逃,这番景象换普通儒生早成为第二个逃跑的县令了。治国平天下不应该是“千乘之国、千室之邑”,再不济也该是百乘之家,这算是什么野人部落?但是哪怕随从或死或逃,于成龙也没有被困难吓倒,借居关帝庙开始施展他的抱负与才能。依靠“治乱世,用重典”的理念,三年后罗城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虽然罗城的GDP还是很低,很多指标没有达标,但是变化有目共睹,被地方最高级领导推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这分量比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都要重得多。

因为成绩突出,于成龙被提拔到四川合州,不到两年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擢黄州府同知。主政黄州八年,于成龙在全国大考核中再次被推为“卓异”,提拔为武昌知府。可能是因为初为官就治乱有方,工作经验也丰富,于成龙在综治维稳方面能力非常突出,入仕16年后,1678年他升福建按察使,相当于省政法委书记。任期内扎实调研,敢于指出问题,积极向中央汇报,重审“通海案”,将沿海治理得安定祥和,再次被推为“卓异”。两年后升为首都地区一把手,受康熙接见并授予“天下廉吏第一”荣誉称号。随后又被升为两江总督,清朝9位封疆大吏之一。

于成龙44岁出仕68岁任上去世,从边远小县的知县到封疆大吏,24年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仕途像开了挂一样。在仕途上能有如此辉煌成就,他除了能力出众,还有一个护身符便是“廉”。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为之罢市巷哭,塑像祭祀。所谓“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为官要有所成就,造福一方百姓,除了出众的管理才能,更重要的是廉洁自律把民众放在心中,于成龙辉煌的一生便是验证。(李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