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的碧波绕山而过,凤庆县鲁史镇、诗礼乡、新华乡如三颗明珠散落其间,因坐落于江河北岸,被当地人唤作“江北地区”。“客事桌数莫铺张,四荤四素一个汤;香烟酒水各自行,随礼不超100元”这段人人称赞的“江北公约”,既是破解当地陈规陋习的“金钥匙”,更成了全县移风易俗的“先行范本”。
“从前办客事,讲究‘八大四小’的硬规矩,桌上少一道菜都觉得丢面子。主人家砸钱撑排场,客人被礼金压得直不起腰。”凤庆县鲁史镇纪委干部回忆,过去的江北地区,办喜事要比丰盛,随份子要赛厚重,简单办事的村规民约在各村“各吹各的号”,到头来陋习难改,群众苦不堪言。
而今,这片乡土已焕新颜。公约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每桌四荤四素一汤,酒水不上桌......新华乡新华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文香笑着说“自从有了这规矩,客事少了,经济负担轻了,人情往来也少了折腾。”
这股新风的吹拂,源于一场场热热闹闹的“院坝协商”。在县政协的搭台推动下,江北三乡镇的群众围坐院坝拉家常、算细账,把“减负担”的心愿、“破陋习”的想法,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达成了共识,这些协商意见最终凝结成广为流传的“江北公约”。
江北的那缕清风,很快拂遍了凤庆的山川乡野。以“江北公约”为范本,全县掀起移风易俗热潮,大寺乡路山村便是生动注脚。走进这里,清廉墙绘在青瓦白墙间舒展,“村规民约人人守,喜事新办不铺张”的字句,恰是公约精神的乡土延伸。“从前办红白事,攀比像扯不断的线,家家扛着人情债;如今按规矩来,省钱又体面。”村党总支书记查汉新笑着说。
这股新风的持续吹拂,离不开监督的保驾护航。凤庆县以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了“党建引领、制度约束、监督护航、文化浸润”的全链条体系,推动新风从“江北样板”变成全县共守的“硬规矩”。
党员干部是新风的“领头雁”。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每逢节假日等重要节点,以提醒谈话、廉政短信敲响“警钟”,督促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织密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核查的闭环网。同时,对违规操办、收礼的党员干部“零容忍”,倒逼其带头革陋习、树新风,当好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
“移风易俗如种庄稼,得一茬茬种,一遍遍护。”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专项监督作用,让清风正气滋养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普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