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条回家路,这条路再怎么崎岖,都充满着我们太多的回忆。
我的回家路,从我读小学开始。距离不断在变,路面也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回家路上常有亲人陪伴,那是一条幸福的回家路。
家距离小学的路三公里左右,那时候没有条件住校,都是每天在这条路上来回四次上学、回家,幸运的是整个小学时段都是邻里一个大我一岁的表姐与我同行,回家路上互相陪伴,学习上共同进步,从童年走到少年。
一九八九年九月,我带着其他五个姊妹的期望,将去距离家近二十公里的镇上读初中,虽然有一段路是公路,但不一定遇到车,得步行那么远的路。要是没有哥哥,我可能无法抵达,他担起迎娶嫂子时用的木箱子、花被子以及母亲编织的草垫子,一步一步陪着我,送我进中学,是哥哥为我铺就求学通往回家的路。
三年后,我考起中专,又是姐夫担起嫂子娘家陪嫁来的皮箱和桃花被,步行一段路、搭车一段路送我到一百公路外的市财贸学校。之后每个假期都是哥嫂接送我,每次把我送到县城,又每次从去往县城的公路边把我接回。就这样,在四年来来回回亲人陪伴的回家路上,我从懵懂少年走向成年。
一九九六年八月,我毕业分配到当时距离县城一百一十七公路的乡镇参加工作,好在我家离那乡镇稍近一些。去的那天步行行至半道上刚好遇到一辆拖拉机,哥哥花五十元人民币给包了下来,接着大包小包往车上放,将我送上车,后由姐夫送我到单位报到。从此,开始了我事业通往回家的路。
后来,结婚,生孩子,养育孩子,出差,下村,整天忙忙碌碌,回家的路显得漫长、艰难。
直到调到县里工作,县城与家的距离比曾经工作的地方近一些,加上早已通了村公路,我也考了驾驶证,有了车,回家的路越来越短,越来越容易。但是,家的组公路坡陡路面窄,尤其雨天会车开得下去却开不上来,我常把车停在村公路边的亲戚家,如此,有两公里多的回家路依旧得步行,依旧有亲人相接送。
不管回家的路或长或短,也不管从哪个方向把家还,我的回家路,都留下大大小小往往返返接送我的无数亲人之足印,留下我与亲人一起太多的欢声笑语,每次行走着都感觉很幸福。(鲁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