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纪检人.手记】肩扛责任 心怀人民
发布日期:2021-07-10 21:09:17    信息来源:云县

“他好像不会生病”“总是第一个到单位,从不会迟到早退,随时保持年轻人的精神头”“敢说敢做,刚正不阿”,这些话并不是溢美之词,而是许多同事对临沧市纪委监委黄波同志的真实评价。

看完《清风云南》第13期《正风华——云南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群像》,片中关于临沧市纪委监委黄波的一些情节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黄波同志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有的只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他今年已经56岁,从事纪检监察工作30年,家中8人,7人是党员,有3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透过家风,透过敬业的精神,透过坚守的原则,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品格就是在细小的环节、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坚强的党性中形成的。

在当期的栏目中,不仅有黄波这样老黄牛式的纪检干部,还呈现了4名因公殉职的纪检监察干部,其中有26岁因公殉职的扶贫干部王秋婷,有一片丹心献给纪检监察战线的好干部杨胜勇,有为脱贫攻坚燃尽自己的沙天文,还有热血铸忠魂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刘诚。这些同志,用如歌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了新一代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采。

《正风华》呈现了云南纪检监察战线的优秀干部群像,透过这个群像,我们看到了同仁们身上如山的责任、胸怀人民的情怀。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纪检监察干部都是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除了查案、办案,似乎没有一点人情味,但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背后却是对组织的高度负责,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无论是疫情期间的扶贫,还是背包式巡察,亦无论是绣娘功夫,还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许以民,他们都用铁血柔情书写了自己的担当使命,让外界感受到纪检监察机关的“温度”。

在我身边,同样有一些先进典型,他们中有审结过数起重特大疑难案件,没有一起因为办案质量而被退审退查的“谈话高手”;有凭着对党的事业和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热爱,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纪检监察岗位上,从一名纪检监察“新兵”成为了业务能手的“后起之秀”;还有注重自身修养,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干干净净干事、堂堂正正办案的“群体偶像”。他们都在用情工作、用心办案、用爱沟通,用奉献把纪检监察工作的底色点亮。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照先进人物事例,我也在想,为什么他们能多年如一日的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始终如一日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始终如一日地把枯燥的工作做好,始终如一日地把“冷板凳”坐热,始终如一日地为基层的群众服务,归根结底是他们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胸中有人民。而我与他们相比,在创先争优的意识上没有他们强烈,在一些小的细节上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克服,方能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典型是一面镜子,它折射的不仅仅是党性原则,也折射了干事情的质量和高度,更折射一种情怀与担当。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加强学习。要锲而不舍地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明确工作航向,提升素养。要抬高标杆。要自觉向先进人物学习,向同行学习,既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办案策略,也要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无悔担当。要敢于担当。纪检监察工作不是阳春白雪,纪检监察干部也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在行使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同违纪违规人员作斗争。因此,我们要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和铁血担当。在案子面前不推不诿,保守秘密,端正态度,切实转变作风,谨防“四风”现象抬头。要坚守党性。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把党性顶在头上,把原则写在心中,干干净净,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创造经得起实践和检验的成绩,不负韶华。(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