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不用加班,接过孩子放学,和爱人一起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尽可能争取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在陪伴老人的同时,还想见见儿时的伙伴,给自己一些激励。
伙伴的名字叫范斌,小我1岁(今年38岁),因儿时医疗条件不好,他得了胸膜炎后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失去了听力和语言能力,走起路来佝偻着身子。
我和范斌能通过不规范的手语作简单的交流,每次都聊得很愉快,不禁大笑是常有的事。我很仰慕他的智商,他没有上过学,却能通过微信用文字和我交流;和他下象棋,总被他笑话我不动脑子。不是我太“菜”,是因为他厉害,他在勐捧下象棋鲜见对手;除此之外,他对一些技术要求稍高的生产工具,使用起来毫不费力,比如:农机、油锯、割草机什么的。早些年,寨子里每户都会在自家添置一个小型电视接收器,坏了都找他,他一捣鼓准管用;他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有个哥哥在市里上班,有个弟弟(他说弟弟不听话),家里的农活都靠他一个人操持,什么活都比别人做得早,做得好。记得孩童时,范斌每天去放牛还要挑两担柴或者猪食;周边农户准备耕地种玉米的时候,范斌早已把自家田地靶好,等着雨水充足就可以播种了,什么活都先人一步。
我每次回家总会联系一下范斌,一方面是和他谈得来,不管有多忙,总想着聊几句,或者一起到户外搞些活动,比如:找蘑菇,挖野菜,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另一方面是我对他的崇拜,他的残疾程度远深于我,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学习的执著是我生平不能到达的高度。他没有我的优越条件,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是我平时工作强度的数倍。
范斌对生产生活都得心应手,仅仅是智商高吗?绝对不是。我觉得他是对所作的事情倾尽心血,刻苦钻研;是为做好每件事而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对待生活的初心和使命。每当工作开展到瓶颈时,我时常会扪心自问: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国家公务员,学习不尽心、工作不尽力我情何以堪?我准备着,从现在直至遥远的未来,不论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钻研,做好“人”,做好“事”。(段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