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教、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我的家同样也不例外,从我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家风一直伴随着我成长,鞭策着我进步,引导着我前进,塑造着我的人生。
家风是爷爷胡子上长长的教诲。我的爷爷是一位优秀且伟大的乡村小学教师,正是因为如此,我的父亲一辈和我从小就备受严格的家风熏陶:要重视教育、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孝亲敬老、吃苦耐劳等等。爷爷用大半辈子的时光,用积劳成疾的身体,用这历经沧桑的老花镜,诠释着伟大,彰显着家风,可惜人生苦短,可惜您于去年今日与世长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您不会被家人遗忘,更不会被社会遗忘。
爷爷经常对我说:“人要学会全面发展,因为技多不压身,因为时代需要全能型的人才。”于是您从小就教我书法,我也爱上了书法,即便达不到出神入化,却也能修身养性;我还学习了写作,虽谈不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也能表情达意,有幸在大学校级征文大赛上获奖;我爱上了篮球,并担任了院篮球队的队长,带领着球队在校及雁塔杯篮球赛上创造了人文学院为之不多的好成绩,从而为学院争了光,也为自己争取了到校队磨练的机会;我还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四年间担任了文艺委员,有了自己的乐队,有着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有着属于自己在歌手大赛上的荣誉;我带着教师资格证怀着满腔热血步入了教育领域,继续着爷爷的教育事业,践行着他的期望……
家风是父亲脸上威严的表情,父亲是个朴实憨厚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却从小就是我的榜样,他常说:“男子汉要顶天立地,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小时候我哪懂这些词汇呀,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言传身教才明白的。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曾身着迷彩服,顶着烈日,跋山涉水参与征地工作;疫情期间,我曾拖着崴伤的脚走街穿巷喷洒消毒液;大年三十,我曾留在堵卡点,堵卡到凌晨没有回家吃过团圆饭;我也曾参与了全省人居环境现场提升会,担任了随车解说,将临沧人民的风土人情,临沧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给全省的领导,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奉献了绵薄之力。
家风是母亲苦口婆心的唠叨,小时候我总是搞不清楚母亲为什么老是告诉我碗里不能有半点剩菜剩饭,不然不让我离开饭桌,长大后,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母亲经常跟我说:“洗脸洗耳朵,扫地扫角落。”现在我同样以母亲的要求来要求班里的学生,促使学生打扫每个角落,搞好每个细节,从细节做起,从生活做起,我相信我的班级也同样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政风清
风清气正方能心齐气顺
政通人和方能文明富强
让我们携手并肩,凝心聚力
以特有的血脉精神,从自己做起
去粗取精,激浊扬清
为后世树清正家风
为国家养浩然之气
让美德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王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