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9日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透过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话语,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阿佤人民的关心,对边疆发展的挂念。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我将做到:
强化学习意识,在政治上持续求“强”。牢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执行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为巧言所惑、不为歪风所动,打牢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统一,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传统文化学习相融合,通过学习加强党性修养,锤炼良好作风,提升能力素质,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强化担当意识,在工作上持续求“优”。牢固树立“担一域之责、保一方平安”的使命意识,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真正把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担起来。首先要加强纪律建设,聚焦驻在单位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日常管理和监督中,真正做到抓早抓小,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其次要深入了解驻在部门的特点,认真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状况,分析腐败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要从问题线索抓起,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前端,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把握“树木”和“森林”关系,尤其要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发现违纪苗头就及时谈话提醒,收到问题反映要严肃认真分析,属于第一种形态就约谈函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同时,要综合运用第二、第三种形态,防止一般违纪违法发展成严重违纪违法;果断稳妥用好第四种形态,让纪律法律“高压线”永久带电。
强化宗旨意识,在作风上持续求“实”。树牢群众观念,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守一线、深入基层,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把握群众的期盼愿望,深入了解群众的忧虑疾苦,努力使决策部署、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符合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改进调研方式,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正沉下去、静下心,摸实情,出实招,坚持将工作重心下移,把各项活动安排到基层前沿阵地,尽可能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执纪为民,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强化纪律意识,在自律上持续求“严”。坚持率先垂范,认真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以身作则、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围绕“三转”要求,认真学习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精神,清醒认识当前复杂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积极主动作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创新方式方法,转变监督思维。结合工作实际,提高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监督内容上,紧盯重点人员、重点权力岗位、重要权力运行环节,紧盯“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点,突出做好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落实“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情况的监督,实现“全面监督”向“重点监督”的转变。在监督力量上,充分利用各类专业机构的力量,广泛运用电子政务、电子监察、暗访等手段,有效整合资源,变单打独斗为协调作战,实现由“单一监督”向“多元监督”的转变。在监督方式上,将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巡察相结合,实现由“一线监督”向“场外监督”的转变,真正实现“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强化自身建设,增强监督能力。突显“三转”实质,把自身素质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学习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廉政建设,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实”,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严明党的纪律,牢固树立“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意识,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左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