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讲:“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事纪检监察执纪审查工作以来,发现不论“大官”、“小官”,还是“村官”、“县官”,不论身处岗位如何,在他们一步步走向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深渊的过程中,归根结底都是私德出了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私德可以理解为个人的道德操守,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私德就是从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私德和公德密不可分,私德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础,也是起点。私德、公德都张扬起来了,自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也秉持一颗公心,大德方面就不会缺位。”对领导干部的评价,“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德”放在首位,没有了“德”,就像一棵大树,根已经腐烂了,根基不稳,随便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摧毁了。一个人,才能不足,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诸多途径加以提高;但是如果品德不高,自私自利,就算付出更大的努力,也难以改变。一个道德品质差的人,又怎么能干好事情呢?
“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对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从追求私德开始,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带着好的私德进入官场,严管自己、亲人、朋友及身边工作人员,严守党纪国法,尽心于党和国家、尽心于人民”。一个热衷于吃吃喝喝,吹吹捧捧的领导干部,这个单位和部门的风气绝不会好,干事创业就是空谈。为什么有的行业会发生塌方式的腐败,就是因为“芯子”出现了问题。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论职务的升迁、岗位的变动、环境的改变,都要护住最开始的本心、初心,守住私德。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说“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有人戏言当今社会“做官难”,难在何处?如果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确实难;但从要求守住私德来说,又有何难?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之常情,人人都有,谁都顾念,领导干部亦如此。面对亲情、友情、人情时要正确看待和把握;面对小恩小惠、小事小节时要从小处见大处,守住底线;面对脾气、习气、义气时要回望本心,甘于寂寞。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回望古今,无论是古代的良吏清官,还是当今的时代楷模,他们都具有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境界。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守住了私德,才能树立为民的公德,最终上升到坚定理想信念这个大德。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云县纪委监委 匡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