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纪委紧紧围绕脱贫出列目标任务,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着力点,精准谋划、精准施策、针对性扶持。近日,在挂钩点永德县乌木龙乡菖蒲塘村开展以劳动力转移就业助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通过“三个举措”切实改变贫困农户的思想观念,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砌筑工职业技能培训
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考试
职业技能培训实操考试
全面排查“清底数”。为充分科学、有效的利用和调动全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资源,从群众自身工作经验、掌握技能、务工意向等方面在全村进行摸排,建立工程建筑、家政服务、农业种养殖、加工制造等4类工种,其中:包括电工、焊工、砌筑工、混凝土工、装潢工、模板工、钢筋工、家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宾馆或酒店服务员、工厂操作工、种养殖、农艺工等13小类,建立了1614人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才库”,其中,有561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占人才库总人数的35%。
在全村逐户进行摸排务工情况
填写外出务工情况调查表
强化培训“增技能”。坚持“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多方协调联系,依托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向的贫困群众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增加贫困群众的技能水平,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艺工、兽医防治员、砌筑工、种养殖、家政服务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人数56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561人,取证率为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367人,占培训总人数的65.42%,确保让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参加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
有序组织“拓渠道”。依托县、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协会,全面搜集和及时反馈各地劳务信息,为贫困群众提供准确、快捷的劳务信息。同时,合理配置和运用好全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资源,有规模的组织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和外出务工,使贫困群众“外流”由自发的松散化向有序化转变,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组织贫困户就近务工
组织贫困户就近务工
今年以来,组织全村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外出务工3次,输出劳动力1370人次,户均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有效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帮助他们树立了致富的信心与决心。(王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