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摘登
政治生态修复净化的“永德样本”
发布日期:2025-03-20 15:53:23    信息来源:永德

3月17日,云南卫视《清风云南》栏目推出专题片《“问诊”永德》,深度解码临沧市永德县以政治生态修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系统展现了永德政治生态由“污染”到“净化”的蝶变之路,为县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永德样本”。

政治生态的恶化往往始于权力失范。永德县曾因多任主官贪腐县域政治生态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临沧市纪委监委运用政治生态蹲点调研机制,构建“干预治疗、康复肌体、打好疫苗、常态保健”政治生态修复净化模式,实现警示震慑与教育挽救、严管厚爱与激励担当作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净化政治生态与促进事业发展融合促进。

在修复净化县域政治生态过程中,永德县委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出台《永德县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若干措施(试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六大体系”等,持续吹响净化政治生态“冲锋号”,推动净化政治生态往深里挖、向实里做、从根上治。2021年县委换届以来,停摆多年的19个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有的复工复产,有的投入使用,有力提振了永德发展信心。

“一把手”监督是政治生态修复的核心命题。永德县以《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和责任追究办法》《党规党纪提醒谈话指引》等制度为抓手,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决策前端。同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探索建立860人的县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信息库为干部精准画像。对政治素质综合评定“好”的干部予以提拔任用,对评定“较好”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对评定“较差”的干部作出“下”的处理,真正做到选一名干部、立一根标杆、树一面旗帜,从源头上激浊扬清。

腐败是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为铲除这个“污染源”,永德县纪委监委以办案开路,既坚决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行为,又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常态化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通过案例剖析、召开警示教育会、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一体推进惩、治、防,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规范一域。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从“一个会、一桌饭、一口酒”等“小事”抓起,明确13项“八小时外”行为禁区,以“全时段”监督推动干部作风之变、政治生态之变。与此同时,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争进位”大讨论活动,让干部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在永德大地蔚然成风。

干部清风起,营商活水来。该县持续深化拓展清廉云南建设“十大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倡树“十种鲜明导向”,把“快”和“实”的优良作风转化为便民利企的实际行动。“我们企业在入驻永德之初相关行业部门并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权证办理迅速,施工用电、进厂道路、生产用水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都由政府提前建好并投入使用,为我们企业顺利落地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永德县垃圾焚烧发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发电6500万度的绿色效益背后,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更加坚定了扎根永德的信心。

在政治生态修复中,该县始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全县之力化解永德糖业集团破产系列难题、建成12座标准化净水厂等不断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处于肌体康复中的永德跳出了“就反腐谈反腐”的局限,构建起“制度—民生—发展”三位一体的系统治理,通过制度重构扎紧权力笼子,以民生改善厚植执政根基,用发展成果检验治理成效,实现了政治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种从“单兵突进” 到“系统治理”的转变,不仅打造了政治生态修复的“永德样本”,更推动县域治理从“盆景” 到“森林”的全面升级,为县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范式。(李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