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越来越大,到乡镇、村组、农户家检查、走访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工作中,对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履职尽责、开展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已了然于胸。同时,对脱贫攻坚有关政策,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有一些了解。
工作中发现,党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造血式扶贫”、“搬迁式扶贫”等方案一个比一个好。列清单、签订责任书、制定扶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一项项针对贫困户的扶贫措施目不暇接,但部分贫困户多年来一直未脱贫。原因多种多样,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发现脱贫攻坚工作最令人头疼的,除了资金、项目、产业外,就是遇上那些好吃懒做没有志气的“阿斗”!
戴上“贫困帽”“实惠”少不了。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偏差,觉得越穷越能够得到好处。部分贫困对象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总想着如何才能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他们从根子上丧失了志气、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信心。这种思想甚至会蔓延、不容小觑。
当然,有志者毕竟还是多的,再比如在一次走访中,遇到这样一位大爷也非常令人敬佩,“大爷,您71岁了,孙子还读着书,你有申请低保补助吗”?“没有,去年我还出去打工呢,我家每年核桃收入也有一些,虽然我的两个儿子离世了,但我必须和孙子生活好,我不需要低保,把它给更需要的人吧”!我深深被这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感动了!这就是志气,是精气神,是民族魂!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斗志,甘于贫困!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扶贫措施的落实,更要扶好志!如果不解决好精气神问题,即便一时脱贫了,还会返贫。人民富、则国富,人民强、则国强,志气就是不屈的民族魂!只有扶出志气,群众脱贫攻坚才有干劲,才能积极寻找致富的办法和出路,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杨成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