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警示教育
【纪检人.手记】临沧:“精准滴灌”脱贫帮扶尽显党的温暖
发布日期:2017-09-30 07:30:00    信息来源:临沧市纪委

 

“人生七十古来稀”,年逾古稀今年已是75岁的老人尹国秀,不仅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含饴弄孙、悠闲生活、颐养天年,而且还得以自己患病的身躯,支撑起一个六口之家。

尹国秀家住在临翔区帮东乡卫平村忙牙组,2017年5月11日,我作为临沧市派驻临翔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成员,在对该村进行随机入户走访中,认识了尹国秀。

尹国秀原本有一个不算完美但完整的家,儿子、儿媳,两个孙子、两个孙女。可就在2016年初,儿子去世了,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6岁;当然,还留下儿媳——这四个未成年孩子的妈。但儿媳智力和精神失常,非但没有能力管这四个孩子,就是她本人的吃穿用还得老人操心。

就这样,老人不仅要管这四个小孩的吃喝拉撒,还得照顾这四个孩子的妈,撑起这六口之家。

孩子妈智障到什么程度呢?带路的小组长觉察到大家的疑问,连忙给大伙介绍:“这四个小孩是奶奶一个一个从山林、路边、树下捡回来的。孩子妈不知道应该在家里生小孩,更不知道要到医院进行分娩,就在野外解手中,把孩子生了。每次都是寨子人听到婴儿啼哭,来告诉奶奶,奶奶去捡回来的。也正是孩子是从外面捡回来的,至今还有两个小孩户口都落不下去呢。”我忙问“这是咋说呢?”小组长说:“已经做了DNA检测,但需要交2000块钱,奶奶拿不出,所以不能落。”我又奇怪了,怎么落个户口还要做DNA检测啊?” 小组长接着说:“因为,孩子是从外面抱回来的,没有出生证明,所以必须要做DNA检测。”

一个失去儿子的老人,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得尽快帮她啊,这是大家的共同心愿。那么,奶奶家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还缺什么呢?

全家六口人只有奶奶和儿媳享受低保政策,显然不能保障一家人的生活,“两不愁”还没有完全解决。院子里50平方米的政府兜底房已经完工,余下的只是门窗的安装了,虽然面积小一点,人均不足9平方米,但住房安全有保障了;四个小孩三个已经上学,还有一个9月1日就要上学了,但还没有落户,得先解决户口问题,这样才能顺利入学并享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扶贫政策;听小组长介绍说,奶奶在年初“死”(实际上是昏迷)了三天,牵挂着一家子才活了回来。我查看了奶奶常服的药,有尼群地平片、血塞通等,可以肯定的是,奶奶患有高血压病,但她不知道这是可以享受26种慢性病医疗保障的。

我们督查巡查组及时将奶奶家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反馈,要求他们要把脱贫攻坚保障政策“精准滴灌”到户。同时,以尹国秀家反映出的问题为线索,针对农村医疗保障、享受低保问题对邦东乡进行全面的督查;组织召开了由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以奶奶家为案例,深入剖析医疗保障中、低保实施中的存在问题,以此推动问题的解决。

这种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到5月30日,乡党委政府帮助奶奶家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享受低保补助由原来的2人提高到了6人,即全户施保,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两不愁”;二是帮助解决了原来未落户两个小孩的落户问题,确保了贫困家庭孩子百分之百完整接受义务教育,并享受到义务教育扶贫政策;三是乡政府帮助尹国秀家建盖的50平方米的保障房已经完工,可以入住了,而且驻卫平村工作队长辉正海带领工作队队员,一同筹钱为尹国秀家购买了一台价值24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并教她如何使用,老人第一次洗上舒适的澡,内心的感激难以言表。我们到访时,她一直高兴的合不拢嘴;四是拨付给尹国秀家5000元的临时救助资金,用于应急。至此,奶奶家实现了“两不愁,两保障”,基本医疗是否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呢?

督查巡查组于6月16日,再次到尹国秀家回访,并请乡卫生院院长同行,院长对奶奶的病情作了初步诊断,奶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属于26种慢性疾病,鉴于奶奶家的特殊情况,只能是通过签约的家庭医生对奶奶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对用药给予指导,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看到奶奶家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作为督查巡查组的成员,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市督查巡查组全体成员也向老人表达了一点心意,也是一种敬意,是老人对生命的敬重让我们肃然起敬。同时,也是为脱贫攻坚加“一滴水”,让“精准滴灌”为这个古稀老人撑起一片天,让党的光辉温暖基层群众的心。(王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