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通过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可以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专著,让我深切感受到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也让我再次汲取了精神之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二卷的理论基础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全景呈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代变局的深刻洞察,对“中国之治”的深入思考、对事业发展的谋篇布局。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十四部分“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面对现在严峻的世界大环境,面对西方一些国家的无端挑衅,面对一些西方大国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尖锐,中国军队维护主权领土安全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治国强军的战略布署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坐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中,军事斗争准备,是各种斗争准备中最保底、最基本的准备。而军事斗争准备中,最核心的就是军队的能力问题,即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能不能打胜战。能力之鹿是根本之痛。近代百年屈辱史深刻表明: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体现在思想上、精神上、装备上、训练上等方方面面,但归根结底要体现到军队的能力上。回望过去,每每列强入侵,如入无人之境,动辄割地赔款,导致整个民族积贫积弱,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痛点”。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剜心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目前,虽然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履行新使命的能力有显著提升,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特殊阶段,与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相比,与维护中国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相比,与我们的国家安全需求相比,我们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事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4日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全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安全和发展大势,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西项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军队改革发展,只有坚持战斗力这个标准,扭住战斗力这个基线,不断提高战斗力水平,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战略支撑和安全保障。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与党的顾史任务相一致、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国家地位相适应。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地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正在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强军,反映了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对军队的新要求,反映了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大国地位的重大责任,彰显了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自觉与自信。强军,是对我国军队建军治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科学谋划,指明了加快军队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
现在的我们,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任务劝难险重,越是需要科学理论的光辉指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不断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的思想内容,必须下真功夫,苦练内功,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献策献力。(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