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裹着山间的清凉气息掠过凤庆群山,将漫坡核桃林染成深浅不一的棕褐色。在“中国核桃之乡”凤庆县,最后一批下树的核桃果已装车运回农户家。鲁史镇金鸡村罗云宝蹲在院场里,用竹耙拢起散落的核桃壳,“今年我家种的核桃饱满厚实,比去年多收了五百多斤……”他望向堆成小山的核桃果,嘴角漾起满足的笑意。
据悉,凤庆县现有172万亩核桃林,产业综合产值达65.2亿元。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网,推动监督触角向任务分解、部门履职、资金使用、技术指导、验收兑现等关键环节延伸,压实林业部门与乡镇政府责任,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我们把2000亩核桃林的提质增效任务纳入监督清单,强化监督推动。”大寺乡纪委通过“清单式明责、跟踪式督责、销号式问责”工作机制,全程跟进过密移除、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落地情况。该乡清水村村民施正华感慨道:“我家2.5亩核桃以前果子小得像栗子,根本卖不上价。这几年跟着技术员学习科学种植,注重日常管护,品质好了很多……”
不仅在产业提质增效环节,凤庆县纪委监委还将监督触角贯穿核桃产业全链条,在加工销售环节加大监督力度。针对鲁史镇10个核桃水洗果加工站建设运营,镇纪委建立“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立体监督网,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监督联络点等方式,拓宽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对违纪违规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精准监督,该镇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将监督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感”成色更足。
同时,县纪委监委对土地流转纠纷、行政审批“吃拿卡要”等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坚持“零容忍”,以铁纪护航营商环境。通过构建“县委统筹领导、纪委监督推动、部门监管落实、乡镇属地负责”四级联动机制,推动全县建成核桃加工站150个、合作社426个,引入“中国云南核桃云”数字平台,吸引69家企业入驻,带动2436人就业,平台成交额突破千万元,开发100多款核桃产品,助力“凤庆核桃”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让“绿果子”真正变成群众手中的“金票子”。
此外,监督触角还延伸至文旅融合领域,在诗礼乡古墨村,乡纪委强化“生态+旅游”常态化监督,严肃查纠旅游市场违规经营行为,用心守护“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如今,万亩核桃林环抱的古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生态红利持续转化为村民增收动能。
“监督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群众真正受益!”凤庆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挖掘、细致排查“靠林吃林”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从金鸡村罗云宝的核桃林喜获增产,到清水村施正华见证核桃品质跃升;从水洗果加工站的产销两旺,到古墨村“核桃+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红利,“监督推动”的成效正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杨成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