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不得超过3万元,随礼不超过200元;宴请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每桌8人,每桌菜品8个,荤菜不超过总数的一半,每桌费用控制在200元以内,烟酒每桌支出不超过10元,占5%......”这个是云南省镇康县木场乡打拢村《村规民约》中对婚事新办、俭办的规定。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陈规陋习频现、盲目攀比愈演愈烈,本该淳朴的人情来往走了“味”。打拢村党组织书记秧得昌谈起新风尚感慨到:“彩礼、随礼等相关移风易俗事宜经过村民表决同意才纳入《村规民约》的。这不,结亲的没有了负担,送祝福的也不再犯难,我们这的社会风气转变很大。”
今年以来,镇康县本着移风易俗工作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聚焦“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创新方式方法,下大气力纠治人情往来“失重”现象。随着镇康县纪委监委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动全县移风易俗的通知》,全县上下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彩礼、随礼的话题更是群众茶余饭后的焦点。
“立了这么个规矩,避免了结个婚要借款、掏空家底才能嫁娶、才能摆婚宴。”“原先不跟别人随一样的礼不好意思,跟别人随一样的礼自己又承担不了,左右为难后被迫跟别人一样随了礼,这是送祝福吗?在我看来,憋屈更多。”虽然这一举动给那些想要“显摆”的人添了堵,却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个“难言之隐”。
破除“面子”问题,首先从党员干部开始,随即实行操办婚丧喜庆报备制度,提出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五带头”,即:要带头做到喜事小办,或者不办;要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仪式从简;要带头做到厚养薄葬,丧事简办;要带头做到杜绝奢华,办事从俭;要带头做到革除陋习,反对迷信的要求,促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移风易俗,自觉成为弘扬社会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的推动者、执行者与示范者,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为群众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结合实际,通过表决,把“倡导婚事新办、倡导丧事简办、倡导余事不办、摒弃赌博陋习、禁止封建迷信”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去,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乡风民风向善向好。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下去。正常的人情往来是交心、交流的方式,万万不能用金钱去衡量。”退休老干部魏雍德语重心长的说道。
移风易俗任重道远,通过“有形”约束,让“被动”接受逐步转化为约定俗成,营造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最终实现党风与民风良性互动、向上向善。(林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