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镇康县木场乡,群山叠翠,药田葱郁。药农们穿梭于林间,精心管护着新栽种的黄精、重楼等中药材,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中药材产业不仅是木场乡的特色富民产业,更是镇康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过去,木场乡的中药材种植长期依赖上山采集野生苗,药农们戏称为“靠天吃饭”,不仅产量不稳定,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面对这一困境,县纪委监委在调研中深入了解群众诉求,督促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推动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在监督推动下,木场乡逐步告别了“小散弱”的种植模式,迈向了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新阶段。目前,全乡已完成1个林下药材基地建设,另有4个基地正在加快推进,首批20万株优质种苗已供应到户,黄精连片种植面积达600亩,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种植到采收都是凭老经验,到底做得对不对心里没谱。”这是许多药农的共同心声。长期以来,木场乡的药农们依靠传统经验种植管理药材,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撑。针对这一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整合科技资源,借助中国农业大学“木场乡科技小院”、县科学技术协会等力量,为药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科技团队驻点指导,开展测土配方、科学育苗等技术培训,县纪委监委则紧盯培训成效,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在药材加工、销售上可不可以帮我们想想办法。”中药材种出来了,如何卖得好、收益高?这是药农们最关心的问题,面对群众的期盼,县纪委监委推动乡政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同时,县纪委监委督促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药农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保底收购的模式让药农们吃下了“定心丸”。“现在不仅销路不愁,还能到基地务工,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种植户李大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确保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既抓“当下改”,更重“长久立”。一方面成立专项督查组,围绕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对产业推进不力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另一方面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定期回访等长效机制,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严查产业项目中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为产业发展清障护航。
“我们将继续紧盯责任落实,以有力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发展,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可持续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