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查清事实,让我能挺直腰杆继续为群众服务!”前不久,在凤庆县小湾镇正义村打井槽观景台,一场别开生面的澄清正名会赢得阵阵掌声。面对36名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镇纪委书记现场通报了对村党总支书记李某不实举报的核查结果,困扰这位基层干部半年之久的“不作为”等失实举报被公开澄清。
这是凤庆县纪委监委深化澄清正名工作的一个生动实例。该县严格落实《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办法》,制定“一案一策”澄清方案,建立“室组地”联动核查机制,通过当面反馈、会议通报、书面告知等方式,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去年11月,一封反映洛党镇村民小组长祁某“强拆土地”“违规收费”的举报信引起洛党镇纪委关注。镇纪委通过调取土地确权档案、走访群众,查明举报内容失实。“既要在调查中‘抽丝剥茧’,更要在澄清时‘掷地有声’。”据洛党镇纪委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核查结果,用“明白账”消除了群众的误解。
为精准施策让干部“轻装上阵”,该县针对不同情形构建了“分级分类”处置机制。对造成较大影响的实名举报,进行会议澄清;对匿名举报但已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书面澄清,并视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澄清;对查证不属实且未产生不良影响的举报,进行当面澄清;对涉及被举报人换届选举、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关键事项的不实举报,进行通报澄清。去年以来,该县已为11名党员干部及1个部门进行了澄清正名。
走进凤庆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凤庆县纪检监察机关检举举报受理”流程图格外醒目。“每件信访举报件办理都经过‘查问题线索是否属实、查动机目的是否正当’的严格核实。”据信访室负责人介绍,县纪委监委专门建立了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台账和诬告陷害查处台账,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对“诬告陷害”“诽谤公职人员”等行为实施精准打击。通过构建“受理 - 核查 - 处置 - 反馈”的闭环管理,实现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查评氛围共建,切实增强了警示、震慑、教育的纪法效果。
“既要‘严管’更要‘厚爱’。”据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建立澄清回访机制,对澄清对象开展了“暖心谈话”11人次,并督促镇村深化“村务公开”,强化信访举报知识宣传,推动形成“如实反映、理性监督”的良好氛围。
随着澄清正名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有效激扬了干事创业正能量。曾被不实举报的小湾镇正义村总支书记李某,依托项目种植了200亩澜沧江热带水果,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鲁史镇永发村支书字某澄清会后,积极推进移民剩余土地资源收归工作,牵头成立合作社,将整合后的剩余土地资源交由公司承租运营,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发展小果园,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
“为担当者担当就是最好的导向。”凤庆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澄清正名、容错纠错、回访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护航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轻装上阵、勇毅前行。(杨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