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茶企存在违规使用‘凤庆滇红茶’授权商标的问题,请你们立即核实整改,并加强对授权商标的管理和监督……”在凤庆县某茶叶企业,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正在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反馈,并提出整改要求。
作为世界滇红之乡、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凤庆县曾面临茶企品牌“小、散、弱、乱”,滇红茶市场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下滑的困境。近年来,该县以滇红茶产业联盟为核心,实施五步走战略,构建双标共建等机制,形成闭环利益链,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茶企、茶农、财税多方共赢。
凤庆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对滇红茶产业开展“全流程”监督。一方面,紧盯企业入盟、产业基地管护、标准制定与执行、授权商标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深入一线查访,确保监督无死角,为产业发展筑牢廉洁屏障;另一方面,强化再监督再检查职能,对相关职能部门在滇红茶产业发展中的履职情况进行严格督促。针对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问题,及时向职能部门发出监督提醒单,要求其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限时整改落实,推动职能部门切实担负起行业监管责任,形成监督与监管的强大合力,全方位护航滇红茶产业的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联盟组建初期,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监督推动职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优化入盟流程、提供精准服务,增强茶企入盟的积极性和信心。如今,联盟成员已达123家,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督促农业农村、地方产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指导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监督利益分配过程,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确保利益联结机制稳定运行,让群众充分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为滇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联盟成立以来,采取‘政府支持引导+联盟牵头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的方式,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北京、深圳、哈尔滨等国内茶博会、大型展销会30余场次,举办招商推介活动9场次,累计签约订单158个,开发新经销商1000户以上……”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党委书记施贵华介绍,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估值达45.83亿元,预计2024年茶叶综合产值达8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将超过7300元。
此外,通过“月抽查+不定期暗访”,强化对联盟和企业的监督。针对商标违规使用等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在推动滇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强化政治监督,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精准发力、靶向施治,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纪律支撑,确保‘滇红品牌’行稳致远,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王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