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多做份内事,不贪份外财”……在沧源自治县班洪乡下班坝自然村,一则则清廉家风家训不时引得村民和游客驻足围观,大家纷纷表示,在这里,不仅能晨观云海、午观林海、夜观星海,还能在美景中沉浸式学习佤族的廉洁文化,真是太有意义了。
让村居既有“廉值”又有“廉景”,是沧源自治县纪委监委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沧源自治县围绕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目标,从微处着手、实处着力,通过做实村务监督、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塑造良好乡风民风等方式,将清廉之风吹到“最后一公里”,随着“清廉村居”建设的全面推进,一幅风清气正的大美画卷正在佤山大地徐徐展开。
“村里都有哪些收入和支出,都花在哪了,以前想看不知道上哪看,现在好了,村里把重要的事都‘晒’出来,让群众清楚明白,我们对村干部也更加信任了。”在勐董镇永和社区的“三资”公开栏上,清楚地将今年第二季度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公示,村民一边翻看“三资”公开信息一边笑着说。
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工作中,念好小微权力运行“紧箍咒”尤为关键,沧源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三资”公开问题,督促村(社区)全面梳理清点“家底”,及时动态更新“三资”内容,确保公开内容详实、公开程序透明、公开执行规范,把小微权力“晒”出来,群众疑惑“解”开来。
与此同时,针对全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村级“三资”管理中的关键人员、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该县纪委县监委在勐董镇永和社区探索开展村级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杜绝坐收坐支、“三资”流失、侵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切实保障集体利益和群众权益,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让“清廉村居”建设“内外兼修,神形兼备”,该县纪委县监委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历史典故、文化遗产、村规民约中的廉洁文化元素,进一步总结特色、提炼亮点、积极创作,以廉洁文化“扮靓”美丽乡村。
糯良乡班鸽自然村把廉洁谚语、家风家训、民风民俗等内容融入村民们日日见得到的主干道两旁和文化场所当中,并将田园景观与廉洁文化巧妙融合,寓廉于景,让村民们抬头俯视皆有“廉”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班老乡下班老村开展“十星文明户”“清廉家庭”等评比活动,以典型榜样示范带动广大村民群众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孝老爱亲,形成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生活和谐的乡风氛围,老百姓真切感受着“清廉村居”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清廉村居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我们将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全面推开,让村居不断刷新外在‘廉景’的同时提升内在‘廉值’,形成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清正勤勉、乡村治理和谐有序、社会风气清朗向上的良好局面。”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