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都是低产田,粮食产量低,都不愿意种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平整出了连片的土地,同时还配套了机耕路、水渠,产量提高,收入就提高了,相信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临沧市云县后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时,获得感满满。
为切实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县后箐乡纪委深入精准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专项监督,将主要时间、精力花在监督下沉上,明确监督内容,细化监督方式方法,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民情民意,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落实。
“这条机耕路应该这样走,不仅少占耕地,同时也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出行。”民情信息员在与邻居闲聊时,村里王大爷严肃地说。
“群众满意是评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要指标。”民情信息员将此问题反映给村务监督委员会后,再上报乡纪委,乡纪委会同乡政府与项目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及时调整项目施工方案,使方案做到立足村情民意。
项目实施以来,后箐乡纪委充分发挥民情信息员“前哨”作用,聘请的134名民情信息员在日常生活和走访群众过程中,专门“盯”项目实施全过程,让群众话有处说,发表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群众满意。
对民情信息员收集反映的问题,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乡纪委分别建立村、乡两级工作台账,进行收集整理,逐级核实分类解决。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向上级纪委监委汇报,并将跟踪问效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民情信息收集员。今年以来,11个村134个村民小组共收到民情信息171条,解决问题115个。
此外,后箐乡纪委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持续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在项目是否按期推进、干部作风等方面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确保项目稳妥有序推进,让建设项目成为廉洁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关乎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云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大力推行阳光村务监督“12331”工作机制,将监督下沉至田间地头,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李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