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凤庆县“清廉村居”建设示范点凤山镇安石村村民委员会,政务公开栏上公示着低保动态管理、集体资金使用、垃圾清运费收集及使用等30多项公务服务事项,把群众关心的事都晒在了阳光下。
说起村里的变化,安石村大路外小组村民老李高兴地说:“村里集体资金怎么用,低保户都有谁,贫困户得了哪些补贴,上级有什么政策……公示栏上都清清楚楚,有疑问的,在村里建立的便民微信群上一问,也就明明白白,真是好呀。”
而在过去,由于存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不善监督,村一级监督力量薄弱,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村民们对“三资”管理、项目建设、各项惠农政策了解不到位,常常对村干部产生猜疑,各种纠纷矛盾不时发生。
为破解这一难题,凤庆县纪委监委立足“清廉村居”建设,积极探索“微权力”管理有效路径,在全县187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与乡镇纪委实时监督的“双监督”模式,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化、流程化,通过定清单、晒流程、强监督、严问责,构建闭环监督管理机制,把三资做成明白账、放心账,通过管住“微权力”,助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针对村级监督组织普遍存在“不会监督”现象,凤庆县纪委监委制作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清晰明了的展示“四议两公开 ”、工程项目、村级“三资”等监督流程,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对监督什么、怎样监督一目了然,确保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按流程监督,村干部照单办事、按图操作,减少自由裁量权,有效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同时各村设立政务公开栏,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为民村级微信群”,打造集线上线下村务公开、村权监督、民意表达、便民服务、干群互动为一体的平台,畅通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基层权力监督由部分监督向全民监督、被动接受监督向主动要求监督、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有力破解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针对群众关注度高、反映集中,且事关集体利益,不加规范容易产生优亲厚友、乱支滥报的问题,乡镇纪委设置每月一期监督主题,通过随机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参与村民议事会议、村级“三重一大”会议等对村务决策、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自动生成监督对象的“政治画像”,第一时间对问题发出风险预警,推动村一级监督从侧重事后查处转向动态全程监督。
“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凤庆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在“清廉村居”建设中,健全完善“双监督”模式,促使“小微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优化基层干事创业环境,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廉”画卷,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史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