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纪律要求,不允许举办‘升学宴’‘谢师宴’,不借儿子升学收受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你要带头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我将严格按照书记指示要求,严格遵守好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作出表率。”
今年儿子参加高考的凤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曹宪勇认真执行《凤庆县领导干部子女升学报备及谈话提醒工作办法》,主动向县委书记陈礼军报告,县委书记陈礼军对其进行了提醒谈话。
不仅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全县党员干部也以身作则,不举办、不参加“升学宴”“谢师宴”,不收送“升学礼”,争当弘扬文明新风的带头人。
今年女儿参加高考的凤庆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郭金龙第一时间填写了《凤庆县领导干部子女升学情况报告表》,向凤庆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进行报备,并做出承诺,请组织严格监督。今年儿子考大学的纪检监察干部肖娟主动向单位报备,并向单位的同事朋友亲戚说明感谢大家的祝福,儿子考大学不摆宴、不收红包,带头守住纪律红线,树立新风正气,弘扬传统美德。
在新风尚的引领下,老师、学生也用互送祝福的方式表达深厚的师生情谊。凤庆县第三中学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李学春收到了一名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学生的短信,心里暖洋洋的:“老师,我收到录取通知书了,感谢您这三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我决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在大学里一定继续学好知识、修好品行......祝您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凤庆县一名机关干部感慨地说到:“县里明令禁止党员干部操办子女‘升学宴’‘谢师宴’收送‘升学礼’真是好,我们无论身心还是经济负担都得到了大大减轻。”
送红包变成送祝福,摆酒设宴变成陪伴家人,……这个升学季,在凤庆滇红大地,党员领导干部不收送“升学礼”,不举办“谢师宴”“升学宴”的新风,润物细无声地带动社风民风根本好转。
要在过去,在升学季,按凤庆习俗,子女考大学都会相互来往收送红包,今天这家,明天这家,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利用职务、行业影响借机敛财,民风民俗变质变味。一个升学季下来,掏空了钱包,喝坏了身体,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但“抹不开情面”,只好打肿脸充胖子。
从“沉疴痼疾”到“新风轻拂”,是什么让滇红大地发生这一喜人变化呢?
据悉,凤庆县纪委监委针对凤庆县长久以来以“文化”为名收送“升学礼”这一顽疾,下决心整治,报请县委研究印发了《凤庆县领导干部子女升学报备及谈话提醒工作办法》,突出党委主体责任,更加注重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监督管理,县处级领导干部、县管干部子女考大学必须亲笔填写《凤庆县领导干部子女升学情况报告表》,以书面形式分类进行报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作出书面承诺,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层层压实谈话提醒的主体责任,全面严禁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收送“升学礼”等不正之风。
同时在这个升学季,凤庆县纪委监委及时印发了《关于持续整治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收送“升学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对严禁党员干部操办子女“升学宴”“谢师宴”收送“升学礼”进行重申。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坚守职责定位,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制度,抓实主体责任,并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收送“升学礼”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顶风违纪违规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久久为功,严禁党员干部操办子女‘升学宴’‘谢师宴’收送‘升学礼’,让风清气正、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在滇红大地蔚然成风。”凤庆县纪委监委负责人龚世华表示。(史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