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访举报
怎样解决语言不通问题?永德县探索建立“汉语+少数民族语”的“多语种”信访制度
发布日期:2021-11-30 23:31:46    信息来源:永德

永德县境内世居汉族、彝族、佤族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2.5%。今年以来,永德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汉语+少数民族语”的“多语种”信访制度,有效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来访时语言不通、信访材料看不懂、诉求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组建“多语种”队伍。优先从纪检监察系统中选出熟悉少族民族语言、基层经验丰富的彝族、傈侎族、布朗族等不同族别的1至2名干部纳入“多语种”人才库;族别空缺的人员从全县现有党员干部中聘请1至2名适宜的民族干部,组成22个民族“多语种”信访翻译人员队伍。目前,该县已组建38名少族民族干部信访人才库。

开展“多语种”接访。在接访民族群众时,该县从“多语种”人才库中优选2名同一族别的干部进行“同声翻译”,帮助民族群众准确表达诉求和真实意愿,同时向民族群众讲解政策、疏导情绪等,引导民族群众依纪依法依规有序上访。建立多语种接访制度以来,有10名少数民族干部参与“同声翻译”5件次,接访少数民族信访人8人次。

实行“多语种”答复。为更好解答群众的问题和诉求,在答复反馈环节,邀请民族接访干部面对面参加答复反馈,对需要在会上通报核查情况的,除用汉语通报外,同时用民族语言通报,让民族群众对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多语种”接访制度畅通了民族群众信访渠道,让各民族群众与纪检监察机关之间沟通无障碍,实现信访“零距离”。下一步,永德县纪委县监委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多语种”信访制度,加强“多语种”接访人员政策业务培训,加强接访人员的语言表达沟通、政策解读、保密意识,让群众觉得比较亲切,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可以安抚一些情绪比较激动的群众,使信访群众找到“回家”的感觉。(甘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