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父亲的茶园
发布日期:2022-07-22 16:22:02    信息来源:永德

家中二楼的一小格房间里常年整齐堆放着父亲用草书书写着“君山老树单株”、“阿跳山谷花”“松家山明前春”等字样的小袋茶叶,每袋茶叶还写明了采摘时间,这些全是我家茶园里的上等茶,每次回家,父亲都要让我带上一些。

父亲出生在滇红之乡凤庆,从小就跟着父母种茶、制茶。在家乡境内3200多年的古茶树“锦秀茶祖”见证着先人种茶的悠久历史。据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路过凤庆时,在游记中记录“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当时所在的村庄就是父亲外婆家的小村子,“太华茶”就是如今滇红“中国红”的前身。上世纪40年代,滇红茶转运香港出口,成为中国名茶;1959年,“滇红工夫茶”被国家定为外交礼茶;英国女王1986年访云南时,“滇红工夫茶”金芽茶珍品被作为国礼送给女王,现在“滇红”占云南省茶叶出口量的85%,已成为凤庆的一张亮丽名片。

凤庆人种茶制茶,以识茶为荣,饮茶为乐,茶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血脉中。我家有三个老茶园,都在距离家五公里以外的地方。父亲从不给茶树施化肥、打农药,但勤于铲挖、剪枝,一直到现在,我家的茶园还是被父亲打理得井井有条。清明时节,万物生长,也正是采茶、制茶的好时节,爱好茗茶之人认为“明前茶”是茶中精品。每到这时,父亲和母亲总是早出晚归,一个春茶季,短短三十天,家里的茶园要采三千多斤茶。还好大多数茶叶都卖进了村里的茶叶初制所,只有少量茶叶背回家来加工,那是父亲为我们留下的单株茶叶。

背回家的茶叶还要经过杀青、发酵、烘焙等工序,这些工序都是由父亲和母亲用最传统的方式完成的。杀青工序在农村也叫炒茶,这也是最费时费力的,将青绿的茶叶倒进滚烫的锅中翻炒,父亲用常年炒茶练就的“铁砂掌”不停地抓起、翻边、散开,跳动的火苗照得父亲脸上的汗珠亮晶晶的。而烘焙更是考验制茶技术,得根据火候掌握好时间,对茶叶进行间断性翻烘。父亲对待这道工序尽显细致与耐心,他将发酵好的茶叶均匀地铺开在焙笼中,轻轻地罩在火炉上,从一开始十来分钟翻一次,接着七八分钟翻一次,到后来四五分钟翻一次……就这样,茶叶在父亲的双手中变成了青毛茶、滇红茶,面对繁重如此的工序,父亲却乐此不疲,也从不与我们抱怨管理茶园和制茶的劳累。

父亲早年丧父,生活艰辛,但记忆中父亲一直都是一个宽厚容忍、沉稳平和的人,日复一日精心管理着茶园,年复一年重复着制茶的工序,每天早晨和母亲一起喝茶,中午闲时读书练字,在为生计操劳烦愁中也不失平静和惬意,我想是茶、是滇红茶的故事温润了父亲的心。

我和父母亲一样,虽不懂什么茶道,也不会很优雅的品茶,但很喜欢喝茶,尤其是父亲制的茶。每当我回家时,父亲总会早早准备好泡茶工具,将他最得意的“谷雨尖”泡好,我们坐在葡萄架下下象棋,喝着甜甜的谷雨茶,听父亲讲滇红茶的故事和茶产业的发展,渐渐地,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浮躁都淡化了,剩下的是香,清,雅。

临走,父亲又给我装了一些上好的茶叶,我知道父亲是想让我在思乡的日子里能感受到他对女儿浓浓的关爱,更是想让我在一盏盏清香四溢的清茶中静静感悟苦与甘的融合,让我热爱生活,滤去浮躁,保持淡定从容,安然处事。(张进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