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葫芦通天的幸福小镇
发布日期:2021-10-19 08:49:08    信息来源:沧源

“富饶的西南边疆,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山清水秀哟,野花遍地香;哎……佤山美如画,啊……佤山我爱你。”这是一首佤山人都会唱的民歌,看似简单的话语,却编织出了一幅秀美的图画。青山、翠竹、明月、云雾、崖画、溶洞、珍禽、异兽、水酒、烂饭都是这美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十八大的春风,又为阿佤山带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佤山幸福工程勐董葫芦小镇。

步入葫芦小镇的第一刻起,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壮丽、秀美、神奇。这样说并不算夸张,因为当你见到门口那壮丽的佤文化碑柱,你也会惊叹。那写满佤文的佤历柱,向你诉说佤族悠远的历史;那刻着牛头的牛角柱,又仿若有无数祭祀牛魂缠绕;那画着崖画的崖画柱,那记载着佤族大事记的记事柱,火塘柱、劳作柱、狩猎柱、民居柱,无一不展现着佤族文化的厚重、绵长……两根碑柱间,是刻有佤族创世神话、民风习俗的文化墙。墙上的阿佤人,击鼓狂欢、纵舞狂情,展现着勤劳勇敢、信心百倍和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碑柱,似乎有了生命,有了脉搏,在跳动,在跳动,直到融进我的血液,然后沸腾。

穿过历史的大门,那一幢幢、一排排、一片片崭新、闪光的红顶杈杈房清晰地映入眼帘。是的,我爱上她了。我仿佛听见一首歌,那一砖,一瓦,一房,唱响的佤山情歌,细腻、奔放。闭上双眼,我看见织锦的佤族阿妹,头发如黑色瀑布;我看见围着火塘讲故事的老者,神秘而慈祥;我看见听老者讲故事的孩童,眼似黑色珍珠。这屋子里的故事,穿越千年让我迷醉。

位于寨子中央,是每个佤族村寨必有的寨桩,佤族的寨桩是原始图腾崇拜的遗存,古时作为部落的标志,也是氏族进行宗教活动和举行征战出师、祝捷、部落议事等仪式的场所。现如今,寨桩成了佤族人民聚会的地方,每逢节庆活动,寨民们会丢下手头的事情,通宵达旦地围着寨桩载歌载舞,以此祭拜祖宗,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心。

葫芦小镇没有葫芦,那是说不过去的。村寨的中心位置,高高屹立着一个金黄色的大葫芦。高20多米,重25吨,高大、巍峨,刻满了司岗里的传说。《司岗里》中记载:亘古之时,遥远天边漂来一只小船,船上载着一头牛和一只葫芦。牛饿了只能用舌头把葫芦舔一舔。直到一天,葫芦被舔开了一个小洞,掉出了一颗葫芦籽落进了大海里。后来,葫芦籽变成了一座高大的山,露出了海面,这高山上长出一棵粗壮的葫芦苗,之后长出了金光闪闪的大葫芦,招来了野兽和百鸟,它们爪抓、喙啄,都未留下印记。这时,机灵的小米雀找到了葫芦眼,用力啄了九天九夜,终于葫芦裂开了,一个个小人,迎着阳光走了出来,先走出来的叫艾佤,便是如今在这西南密林中繁衍生息的阿佤人。

小镇中两层的打歌台,正中有一块镂空葫芦墙,四周有五色彩灯,夜晚点亮甚是好看。佤山是歌舞之乡,每逢喜庆的日子,阿佤人都会衣着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佤族舞真实、古朴、形象,有原始古老的祭祀舞蹈;有传授生产技能的劳动舞蹈;有喜庆祝贺的自娱性舞蹈;有内涵丰富、舞姿优美的表演性舞蹈;有以摹拟仿实为主的各种动物舞蹈。这不同种类的舞蹈,象征着阿佤人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将生产生活的形态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到佤山,自然要品一品这佤山的美食。佤王宴可是招待宾客的上乘之选。佤王宴历史悠久,是昔日佤王招待部落首领、民族英雄、异族使节及尊贵嘉宾的王府盛宴。红米饭、糯米饭、鸡肉烂饭、大块牛排、猪排、火烧干巴、烤鸡、烤乳猪、蒸鱼、烤土豆、凉拌野菜、大烟子粑粑、苦叶子汤等一应俱全。宾主落座,魔巴诵经,体现出佤族在饮食上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敬畏鬼神、消灾祈福的民俗心理,以及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和大义凛然的人格与气节。欢迎您到佤山来亲自感受一下这佤王宴的传奇美味。

在大理古城的古老街道、斑驳石板,丽江古城的涓涓细流、古朴客栈面前,葫芦小镇是年轻的、是静谧的,但是我知道,她有自己的美,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终有一天,这阿佤山、这司岗里、这幸福的葫芦小镇会让更多的人魂牵梦绕。(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