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纪检学会
【纪检学会】对做好巡察工作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1-01-31 19:48:04    信息来源:市委巡察办

巡察工作是一个熔炉,通过一年的学习实践,自身政治素质、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激励自己不断担当作为,在巡察别人的同时也警醒自己,更加严格自己。通过初步梳理归纳,有以下体会及思考。

一、提高站位,抓住政治监督实质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巡视巡察作为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其重要意义得到广泛共识。作为巡察干部,包括所有参与巡察的干部,必须首先对巡察的实质进行深入学习领会,这是做好巡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特别是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在整个巡察过程中,更是起到统筹谋划、定性定调的关键作用,更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巡视巡察,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目的是坚持好、巩固好、维护好党的领导,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监督重点是党组(党委)职能责任。因此,对一个党组(班子)进行巡察,核心要看党的领导,要看班子作用的发挥,最实实在在的就是看中心任务,也就是职能作用的完成情况,也就是“设立这个单位的目的是什么,赋予了什么职责和任务”。要站在政治的角度,站在党的领导的角度看待业务工作,找到业务和政治的融合点,通过业务看政治,如果工作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那么,党委党组的“主心骨”、“领头雁”作用肯定没有发挥好,更深一步来看,就是党委党组统揽全局抓决策、围绕中心议大事能力不足的体现。要通过党委党组会议是怎么召开的,“三重一大”是怎么决策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的难点、热点是怎么解决、怎么推进的,以解答实实在在的问题来印证党组的领导、班子的领导。所以说,政治巡察,看似一项务虚的工作,其实不然,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单位的职能职责,那种“重业务、轻党建”“政治业务两张皮”的论调严格来说是不成立的,是“伪命题”,因为两者不可分也不能分,在实际当中它也分不了,如果这个方向把握不好,肯定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有的工作最后都抓不好。作为巡察组,巡察干部,在整个巡察过程当中,始终要把握一个核心,或者说一条主线,就是政治和业务之间的这条线,不能偏离,也不能断,始终明确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抓住的核心是什么。

二、掌握方法,着力精准发现问题

巡察方针中,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任务,是生命线;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是目标,是落脚点。可见巡察的核心在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精准发现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巡察组的任务基本上算完成了,也可以说是完成好了。按照巡察工作要求,巡察的日常监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半篇文章”,以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为主,因此,作为巡察组,就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发现问题,也就是“前半篇文章”上,一门心思、专心致志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同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面对新变化、新问题。“发现问题”看起来只有四个字,但实践当中,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还是有很大难度。因此,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来破解,我认为要把握几个重点。

一是知人善任,分工明确,材料到人。每一轮巡察,抽调的干部都不一样,巡察办在人员配备上,做了一些初步的考虑,如有的参加过,有一定的经验,有的是第一次参加,需要更多的指导,有的熟悉财务工作,适合检查财务等等。因此,巡察组人员怎么调配、分工,是第一步,必须充分酝酿、一步到位、压实责任。特别是不少年轻同志,更愿意做一些“直活路”,怕写材料或者说不愿写材料,而巡察工作又要求高、材料多,不仅有巡察综合报告,还有选人用人、意识形态、财务、领导班子评价等专项报告,基本上都在7至8个,工作成果就体现在报告中,只有一次性分工明确压实责任,知责明责,才能在一进驻开展工作之始,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不至于到后期不知所措,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提醒起草报告的责任人在查阅过程中注意发现、收集所负责报告方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发现问题,做实底稿,现场消化。个人直观发现的问题,仅仅是第一步,到底算不算问题,是不是我们需要的问题,是“鸡毛蒜皮、隔靴搔痒”还是有点“含金量”的,这就要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分析研判,要对照政策规定,首先确定是违规的,不符合要求的,也就是找到依据;其次要看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通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个过程当中,对那些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汇报、交流沟通,在达成初步共识后就第一时间复印、收集支撑材料,做实底稿,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据、比例、排名搞清楚。只要底稿做实了,报告就水到渠成。需要克服的就是自以为是,不请示、不沟通,最后做了底稿都是废的,要么问题不精准,要么都是鸡毛蒜皮,印得一堆废纸不说,报告也无法写,结果还要返工,工作被动。

三是设想问题,列出清单,重点求证。通常,一次巡察,跨的年度都比较长,短的3-5年,长则7-8年,往往被巡察单位都会提供“一屋”的资料,有的甚至也没有很好的归档、整理,缺乏条理,内容交叉,如果对档案资料一盒一盒一本一本的过,工作量大不说,也会让自己进入被动局面,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因此,每个人要清楚自己要看什么、找什么,要设想一些问题,列出清单,通过有针对性的查找来印证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被巡察单位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认识误区,总想把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把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因此不能仅局限于被巡察单位提供的资料,要通过对“三定”规定和汇报材料、工作总结等资料的反复阅读思考,理出自己的思路,主动出击,请被巡察单位提供自己想要的东西。

四是跳出“痕迹”,实事求是,经得检验。习近平总书记说,“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因此,在巡察过程中,把握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能简单看有没有学习传达、开会发文,“留痕”了没有,把学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也不是考记忆力,看能不能说得清、答得对,如果只关注形式上有没有留痕,就会起到不好的导向作用。要通过“责任田”来印证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四个一定”,即发现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实际,确保发现的是真问题;反映问题的程度一定要精准,既不能放大、也不能缩小;对问题的定性特别是违规点,一定要有政策依据;问题指向的责任一定要准确,不能把板子打错了。要严格把握政策标准,越准越好、越实越好,不能吹毛求疵,防止以偏概全,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思维和观点进行客观分析、理性判断,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果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