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网上一篇名为《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引发各大媒体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一切皆源于一名基层的乡村女教师剑指形式主义,并发出了最真实的呼喊。从发文之初被要求深夜进城做说明,到引发舆论关注后州委、州政府积极回应舆论,并承诺县教体局不会为难该教师今后的发展,“若有任何刁难,找我本人”。可以看到事态在朝着良性的一面在发展,可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却不得不引起关注!形式主义的根源到底在哪?为什么屡禁不止?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四风”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各种穿上了马甲、套上了外衣的形式主义依然屡禁不绝。
如:用新的形式主义代替旧的形式主义。为督促某项工作的落实,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安排部署,层层组建督查组或检查组进行监督检查,而督查检查的内容均是围绕痕迹资料是否完善来开展,使基层工作者疲于闭门造车、完善各类痕迹资料,真正开展实际工作的时间几近于无,正如在基层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所指,上级领导对某项工作层层安排部署,乡镇领导安排村干部,村干部安排村民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安排农户,农户实在无人可安排,又要忙于准备资料、打扫卫生等事情,只好打电话给上级要求落实的工作本身,“某年某月某日前你必须完成,完不成将进行处分、问责等等……”,可惜此项工作并未配备电话,无论打多少次都是无人接听,最终落得“空”对“空”。
又如:重点工作 “重点照顾”,成绩突出的“重点关照”,成绩欠佳的“特殊关注”。针对当前重点工作组建各级各部门的督查、检查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轮番轰炸”,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就是对某地某项工作因成绩突出或成绩欠佳给予重点、特殊照顾,成绩突出者省、市、县、乡镇各级领导隔三差五就来一趟,今天准备个汇报材料或整改落实情况材料,明天准备个典型经验材料或前后期工作整改情况对照材料,搞得基层工作者是不厌其烦、不堪其苦,但是又不得不执行。还有“热衷于造声势、走过场、搞花架子、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回避矛盾、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实话”等诸如此类的形式主义的表现。
形式主义的根源在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的领导干部把本来是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看成是自己个人的事业,时刻考虑的是自己个人利益得失,再加之受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因素影响,便大兴采华名,兴伪事之举,使形式主义蔚然成风。那么为什么这些形式主义总是屡禁不止呢?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为:形式主义的产生是由上至下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其原因之二为:放大镜看清了别人却忽视了自己。按部就班的开展督查检查,发现了问题就是完成了工作任务,能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下级,成为了规避责任的最好方式。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根治形式主义,需要上级组织和领导率先垂范,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全面清除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和危害,从而刹住“形式主义”这股歪风。(杨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