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冬意渐浓,我的目光常常不自觉地望向窗外。“小阳,带你向火去。”“向火?”思索之中,村支书拉着我走进了一户农户家。堂屋中间,一塘小火映入眼帘,几块土砖砌的火塘烧着木炭和一些冒着青烟的柴火棍子,周围摆着几把简易的凳子,村民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围坐在火塘边,一罐清茶,冲入一勺开水,冲起的泡沫涌上来,滋滋作响,诱人的茶香溢出,心里的疲倦在袅袅火烟之间已悄然化去。不经意间,这方火塘,也成了我这个外乡人的心灵栖息处。
在火塘夜话中,懂得保持真心。围着火塘,农户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如火苗般窜出。“今年我家的牛喂得好呢,开春还要买几头小牛来”“我家娃娃今年拿了奖学金嘞”“今年雨水多,苦荞要抓紧收了”“我们佤族火塘里的火从不熄灭,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在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间,和群众的感情逐渐升温。学生时代,一直觉得在工作中讲感情是一件很耗费心力的事情,工作和生活之间必须有界限。但驻村之后,发现很多事情并不能简单、机械地和群众讲政策,越是“打官腔”群众越反感。要主动上门拉家常和群众讲感情,要扯下“生人勿近”标签,多去群众家里看一看,常去田间地头问一问,主动去帮帮忙、搭把手、唠唠嗑。我们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扛在肩上,群众也会把我们的担当作为记在心里。
在拾柴添薪中,怀抱为民初心。不断拿一些木头,放进火塘里面烧,话题随着火焰上升而逐渐热烈,人与人的关系也随着空气变热而渐渐靠近。然而,柴火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无休止地添加。火渐渐减弱,服务人民的热情却越烧越旺。“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我们的驻村工作不仅要深入基层,更要将心融于基层。基层实践多种多样,多层次多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锻炼平台。我们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从自身专业出发,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提高胆识,开阔见识,扩展学识,增加通识,努力让自己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多积攒为民服务的“干柴”,秉持浓厚的家国情怀,把青春融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用拼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一名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合格选调生。
在不断“向火”中,立下扎根决心。在一句句“扭不来”(干杯的意思)中,大家渐渐散去。躺在床上回首这半年驻村的时光,刚到基层的我,总觉得自己是圈外人,扎不进去待不久。但和乡亲们一次次“向火”后,我扎根基层的决心也愈发坚定。走出象牙塔的我们,要带着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层。我们要多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多关注群众所忧心的事。去基层求知、探索、实践,是我们作为一名选调生理应选择的道路。平坦的路好走,但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我们要脚踏实地走好这条驻村路。(沧源县委巡察办 阳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