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观点评论
@年轻干部 写作“求新”要“换汤更换药”
发布日期:2023-06-30 09:17:55    信息来源:永德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写作是一门体现工作能力的“必修课”,而将文稿写出“新意”则是考验年轻干部笔力和思考力的“必答题”,如果文稿只是一味追求形式新颖,内容却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那就避免不了落入俗套。好的文稿一定是“有汤更有药”,兼顾形式之“新”与观点之“锐”。

文稿的新意,在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千篇一律地讲“车轱辘话”,也不能“鹦鹉学舌”,搞“跟风”和“山寨”。不能只在形式新颖上下功夫,假如思想老套,内容死板枯燥,那无论如何换“汤”,也只是翻来覆去地“熬冷药”。

求新,意味着突破,但却不意味着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倘若文章一味追求标题抢眼、俏皮,比喻“生拉硬拽”,自顾自地“造生词”,玩文字游戏,事实内容本身反而容易被掩盖。“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对事件的评判和对观点的论证,要实在一点。实话要实说,不能标题亮眼,内容空洞无物,经验做法不具体,问题导向不明晰,拿不出有力的论据,摆不出深入的细节,辞藻堆砌却文过饰非。

作者要立足于实践和实际,在事实上下功夫,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找到文稿的新角度、新切口,亮出新做法,新举措。在深入实践、深入研判和深入学习中琢磨事件,挖掘细节,找到论点与工作、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于平中见奇、浅中悟深,给文章“去水分”。文章落笔,一字一句要有理有据,铿锵有力,在细节上见真章,在实话里见真情。

年轻干部,阅历不深,要多向前辈请教经验,同时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深入思考,因时而变,因事而论,展示自己的独立创见,同时将群众的智慧吸收进来,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思维新了,思路活了,评论的新意才出得来。

写作时,土话的运用也能为文章的新意增亮点,读起来趣味津津,雅俗共赏。“生于乡而不知乡之俗,昧矣;知乡之俗而不闻乡之言,聋矣。”从农耕习语到谚语俗语,乡言土语蕴含的是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

但要注意的是,文稿里方言土语的选用不宜过于“小众”“冷僻”,否则受众有限,容易给外地读者带来阅读障碍和情感阻隔,要多选用通俗易懂的或者流传得开的,对于不常听、不常见的也该适当加以提炼、组织和说明。

因此,土话要用得灵活,追求“特色新颖”的同时也要兼顾“通俗适宜”。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用心品悟他们嬉笑怒骂、摆龙门阵时惯用的俚语、方言,掌握不同情境里方言土语的内涵底蕴,体会乡言乡语的情趣和活力,并在评论中巧妙运用,让语言表达“对味儿”“带劲儿”。

写作“求新”要“换汤更换药”,在内容品质和真情实感上下功夫。年轻干部要在不断学习中拓展思维,在深入思考中打磨观点,在群众声音中汲取智慧,常思常新,多写多练,让自己的文稿有“形”更有“神”。(郭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