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亦凡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引起轩然大波。几经调查,日前,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对于吴亦凡被刑拘,部分他所谓的“铁粉”居然嚷嚷着要去劫狱。
这一幕,可笑至极,却又带给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追星到底该追什么样的“星”?
我是一名90后,豆蔻年华时也曾是一名创作型歌手的忠实粉丝,每一张专辑都会买,每一则和他有关的新闻都不会错过,收集他的每一张海报......某一年,该歌手违背公序良俗的负面新闻被坐实,此后,他在我心中也不再是唱作俱佳、人品高尚的形象。然而,却有许多粉丝像其深情表白“我们追的是他这个人、追的是他的作品,不是他的私生活”。在我看来,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衡量一位明星是否值得推崇的标尺并不仅仅只是“只要不触碰法律的红线即可”。时隔多年,现在再听到他的歌曲,也变得“味如嚼蜡”。
据悉,就在吴亦凡被抓时,许多“铁粉”认为警方只是走过场;还有一些粉丝对那些正义直言的网友联合“人肉”网暴。这些举动,让人啼笑皆非,三观尽毁!吴亦凡事件引发的“饭圈现象”近年来比比皆是,“饭圈现象”所呈现的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
为了整治“饭圈”乱象,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施以重力,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追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90后、00后、甚至10后,应该追什么样的“星”?是追吴亦凡式的明星?还是追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代英模?亦或是追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答案显然是后两者。
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她一生潜心研究,大约试了200多种中药,提取方式加起来380多种,由于亲自服药试验,导致肝中毒。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获奖的特大新闻,居然不敌一个当红流量小生婚礼的消息。当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某位明星的婚礼消息时,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屠呦呦是谁,不禁令人唏嘘。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追的是五星红旗上那颗最闪亮的“星”。我们要追的星是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做到极致的人,无关职业、无关地位、无关颜值,只关乎专业、用心和坚持。他们可以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科技之星,可以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之星,可以是立德树人呕心沥血的教育之星,还可以是各行各业默默无闻的无名之星。只有追这样的“星”,才能在我们迷茫时、受挫时、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时一次次地给予我们不竭的前行动力。
年轻一代,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领风气之先的中坚力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价值观塑造更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正确认识榜样力量,正确“追星”,需要社会各界秉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弘扬社会正能量,唱响向上向好好声音”的决心,加强教育引导;更需要青年在物欲横流中,沉淀自己、积累自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静默,在岁月的打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做随风的浮萍,成为一棵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青松,坚定地扎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肥沃的土地中。
追星本无罪,饭圈也正常。作为青年人,我们倡导的是正能量的“饭圈”,应该自觉抵制低俗“饭圈”,像反击“港独”言论的“饭圈女孩”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中国)”,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不蒙尘,才能发自内心的对低俗的“饭圈”文化说不。(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