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要求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抓好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巡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进一步优化细化巡察标准,提高巡察工作质效。十三届耿马自治县委以来,县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政治巡察、强化责任担当,已开展十三轮巡察,实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目标,并从巡察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高巡察工作质效的举措。
要在精准发现问题上下功夫。围绕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自觉跟进、服务、保障“国之大者”,及时调整巡察监督重点,实现了巡察重点从“四个着力”,到“六项纪律”,再到“三大问题”,再到“六个围绕一加强”,再到“三个聚焦”的转换,使监督重点更加聚焦,巡察任务更加明确。县委各巡察组聚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和组织力欠缺等问题,发挥政治巡察“显微镜”“探照灯”和“利剑”的作用,对被巡察单位进行全领域政治体检、全覆盖政治排查和全方位政治扫描,深入查找政治偏差,找到“病根”。实行巡察责任承包制,即被巡察单位在接受巡察3—5年内,出现了巡察组应该发现但又没有发现的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单位领导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还要追究巡察组的责任。进驻期间,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巡视工作条例》规定的听取汇报、个别谈话等12+N种有效工作方式,运用“听、谈、查、访、挖、促”,打好“组合拳”,通过听汇报了解基本情况,与党员群众交谈来掌握问题苗头,发现蛛丝马迹,查文件资料和财务账目发现端倪、发现破绽,实地走访了解问题根源,发现真相、发现病灶,深挖线索找准病根,促落实推进问题整改,着力提升巡察监督质效。同时,共享好审计报告、司法调查、纪律审查等信息和成果,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要在如实反馈问题上下功夫。县委各巡察组在巡察时紧密结合被巡察单位实际,围绕“三个聚焦”,突出“两个维护”,紧扣“六项纪律”,紧盯“三大问题”,紧抓“三个重点”,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及时梳理,全面分析,认真对照,科学分类,强化管理,建好台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印证、做实,用“党言党语、纪言纪语、巡言巡语”准确定性所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做实巡察发现问题底稿。对问题的表述做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铁证如山,做到见时间、见事实、见数字、见原因、有人的见人。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从政治上去考究,对问题线索分类注重把握“四种形态”和“三个区分开来”,切实提高问题线索的成案率。为提高巡察报告质量,在提交领导小组汇报之前,坚持县委巡察办与县委巡察组会商制度,反复推敲,发展地、联系地、辩证地看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力求结构合理,语言表达客观、准确、得当,确保报告内容客观实在、观点鲜明、定性准确、思维辩证、研判科学,让领导透过巡察报告,对被巡察单位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直观的了解,让被巡察单位,特别是让存在问题的干部如闻惊雷,迅速警醒,真正起到“红脸、出汗”作用。
要在落实整改上下功夫。巡察组将巡察发现的问题原汁原味及时向被巡察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反馈,让被巡察单位明白问题所在,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扛起主体责任,照单履责。对于巡察发现的问题及问题线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分类处置,确保违规资金清退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压实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主体责任,坚持县委、政府领导参加所分管联系的乡镇和部门的巡察反馈会,挂钩村(社区)的县直单位负责人参加被巡察村(社区)所在乡镇集中巡察反馈会机制,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对标对表对责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坚决落实县委关于整改的政治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谈话,对整改情况报告审核把关,并及时将整改情况回告县委巡察办。压实被巡察党组织整改的主体责任,把整改责任具体化,做到巡前即知即改,巡中立行立改,巡后全面整改。对巡察反馈的问题要求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使整改工作可量化、可检查、可问责。压实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的整改日常监督责任,要求优先处置巡察移交的问题和线索,把整改情况纳入日常监督,盯紧目标,传导压力,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实施挂图作战,消号管理,做到责任不落实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决不放过、问题不见底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决不放过,确保巡察发现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要在成果运用上下功夫。县委研究制定了加强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整改责任机制、督促机制、评估报告机制,推动巡察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坚持把巡察成果综合运用在全县年度综合考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干部选拔任用等各个方面,确保巡察成果运用的刚性约束,既管当下、又管长远,既治标、又治本,切实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印发《县委巡察工作成果运用规定(试行)》,强化党委(党组)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责任,实现县委巡察工作与被巡察党组织工作同向行驶、巡察工作监督责任与被巡察党组织主体责任同向发力,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坚持和完善巡察有关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等制度,强化整改工作的领导责任,推动系统性、领域性、行业性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问题线索的分类注重体现和把握“四种形态”和“三个区分开来”,切实提高问题线索的成案率。坚持和完善巡察情况通报、专项整治、约谈、诫勉问责等巡察成果运用方式,强化治本作用。督促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把自己摆进去,坚持从本级、本人改起,坚决防止以简单问责代替负责,防止“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不认老账”。对搞“雨过地皮湿”、文字整改、表面整改以及虎头蛇尾、敷衍塞责、巡而不改、边改边犯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县委巡察工作政治性、严肃性、权威性、震慑性。对巡察整改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整改不力、不到位,“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突出的单位和责任人,县纪检监察机关用好约谈、追责问责手段,督促整改到位,确保问题“见底清零”。县委巡察机构发挥整改统筹督促职能,适时组织开展了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和实地抽查检查,不断健全完善整改评价、通报和公开等机制,确保巡察整改见真章、动真格、出实效,推动了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字文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