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摘登
向他们致敬!一起感受“云岭楷模”风采 传承榜样精神
发布日期:2023-07-14 17:04:31    信息来源:云南网

7月14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照壁广场举行“云岭楷模”发布会,追授江荣风、詹焌“云岭楷模”称号,授予张之道、赵家清“云岭楷模”称号。

他们勇挑重担、争当先锋,他们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一起从“云岭楷模”的风采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榜样精神。  


【江荣风:把科技论文镌刻在苍洱大地上】

江荣风,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1月生祖籍福建漳州,生前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大理分院院长。2022年11月19日,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倒在工作岗位上。

江荣风 图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楷模赞】

走过寒暑,走过风雨,从曲周走进大理二十三个科技小院,串联起奔波忙碌的半生轨迹。你是科学家,也是庄稼汉,把爱农情怀深藏心底,把“自找苦吃”攥在手里,把科技论文镌刻在祖国大地。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你的初心,永远陪伴古生乡愁。

他是全国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始人之一,推动打造了全国首个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绿色转型科技小院——古生村科技小院。

他一生学农、爱农,秉持严谨求实作风、坚持实干兴邦精神,长期战斗在科教和生产一线,打造了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国家新样板,创制高原作物绿色智能肥料产品,组织专家团队服务农户,累计辐射3000万亩,力推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理模式”。

他心中常系苍洱振兴,在古生村工作的225天里,用双脚丈量了5000多块农田,走访了1500多户农户,为农民增收劳心费力,以毕生所学致力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  


【詹焌:用生命为警而歌】

詹焌,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8月生,生前系曲靖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他是公安宣传战线的杰出战士,多年宣传工作中坚持把镜头对向基层把焦点留给战友,挖掘推出公安战线多个先进典型。2022年12月19日,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詹焌 图源“云南警方”微信公众号

【楷模赞】

你讲述的故事里,有训词昭昭、红旗飘飘,有金戈铁马、警民一家,却听不到你的事迹;你聚焦的镜头里,有跋山涉水、冰天雪地,有基层哨所、一线干警,却看不到你的身影。一生只唱一首歌,为警而歌,一生只写一首诗,忠诚之诗。英雄背后的英雄,追光前行,融入警星。

他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拼命三郎”。在他牺牲前的最后一个“公安宣传基层行”中,他和队友7天时间,行程1000余公里,深入10多个所队采访,挖掘推出多个基层“老黄牛式民警”。

他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牵头制作了彝家反诈山歌、老年人防诈视频,挨家挨户宣传防诈反骗知识,真正为人民群众捂住了“钱袋子”。

他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员民警”队伍,创造性实施了“一先一前”和“两联三训一预警”的舆情导处工作法,先后主办重大刑事案件30余起,参与破获刑事案件百余起。  


【张之道:一腔赤诚济万民 一捧草药写春秋】

张之道,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4月生,楚雄州中医院离休干部。他是著名彝族医药专家,被誉为“云南草药大王”“彝州李时珍”。他跑遍云南山山水水,采集药材标本、拜访民间医生、整理各地民族医学经验、免费为民族地区老百姓诊治疾病,为中彝医药科研事业、人才培养奉献了一生。

张之道 李熙临 摄

【楷模赞】

既求岐黄医术,更求人间正道。坚定党员之道,烈火真金,信仰至上;深谙学习之道,遍尝草木,兼容并包;秉承悬壶之道,上善若水,救死扶伤;恪守传承之道,初心似火,使命如磐;执着中医之道,深耕沃土,厚植于民。此金、木、水、火、土之道,是为张之道。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彝医药,被人们誉为“云南草药大王”“彝州李时珍”。他跑遍云南的山山水水,采集药材标本、拜访民间医生、整理各地民族医药经验,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穷尽一生心血致力于彝医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

他研制出国家准字号彝药“香藤戒毒胶囊”,并将配方和研究成果无偿献给国家;编撰出版了《彝药本草(上、下卷)》,研发出“彝心康胶囊”“绿芨咳喘颗粒”“茯蚁参酒”3个国家准字号彝药新药,不知疲倦地穿梭在浓郁的药香中,惠及千家万户。  


【赵家清:一腔热血谱写佤乡传奇】

赵家清,男,佤族,中共党员,1981年3月生,现任腾冲市清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团结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将一个闭塞落后的贫穷村建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小康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带头人。

赵家清 李熙临 摄

【楷模赞】

亏了小家,富了大家;交了真心,赢了民心。莫看年纪轻轻,为了家乡敢闯敢拼,莫看困难重重,为了百姓砥砺前行。而立之年,立下了改变家乡面貌的青云之志;不惑之年,懂得了“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的深刻含义。挥洒青春汗水,浇灌幸福之花。

从部队转业后,赵家清就回到了佤乡,着力奋斗实干。

他带领村委班子办伙食堂、建村委会,增强班子凝聚力;带领干群修整村组道路,方便群众日常出行;带头走访沟通,化解群众之间的纠纷矛盾;带领乡亲们破解发展难题,让全村建档立卡户如期全部脱贫,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8元;带领村“两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基层治理,让贫穷落后的小村子一跃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实习生 周宁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