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快20年了,自我评价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每年购买的书不算很多,但也有20余本,种类有点杂,没有特别要求,全凭个人喜好。闲暇之余,整理一番,几年下来就收藏的图书而言,还是略有成果的,书柜是快满了,虽然有些书买来后,只发挥了所谓“装点门面”的作用。可最近几年来,时常感到一种感受,无论学习什么知识,自己总是一知半解,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太贫乏了,知识没有随着书柜藏书的增加而提升,反而脑子一片空白,时常认为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而且有时甚至连自己都不知要学些什么、要从哪里入手。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之所以产生困惑和疑问主因是学习问题,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效果,虽然一直在学,但收效甚微。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补课,唯有如此方能解惑。找准症结后,我排除各种阻挠,报名并通过考试参加了2017年云南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以此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刚好赶上80后出生的我,几年以前就早已经过三十而立之年,当作出参加研究生学习的决定时,还是下了一番决心的,内心也有过挣扎,有必要继续学习吗,学到的知识又与本职工作不是息息相关,况且党校的教学管理不是很严,许多同志都只是为了拿个文凭,学习了也没什么用的,再说自己年龄也老大不小了,等等,总有很多的理由在脑中缭绕。曾和女儿谈起参加研究生学习时的一次对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深,女儿对我说“你还需要学习吗?家里不是就只有我一个是学生了吗?”,我对女儿说“学习是个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要学习,况且在学习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名学生”。当时有出于借机教育女儿的理由,但仔细一想,是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或多或少都在学习,为了学业、工作、生活、理想等等,在学习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名学生。
今年9月份第一次面授时,党校的老师讲起了报名考试情况,2017年报名171名,参加考试140名,录取65名,录取名额不到50%,并告诫参加学员要转变身份,遵守纪律,从严要求,认真学习,学有所获。而且,也让我感受到纪律的严格,每节课都有老师点名打考勤,无论什么特殊情况,只要学员听课时间达不到三分之二,就取消该科参加考试的资格。研究生考试不是很难,而且多数是开卷考,但听课时间这个硬规定对保证学员的到课率还是很管用的。这与我当初的想像大相径庭,思想受到触动之余,也充满了期盼。其实,几节课的时间要消化一本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如果“师傅领进门”的过程都没有经过,“修行在个人”的日常修行、坚持还会有吗。
有句话说,人与人的差距在于学习。核心是学习,结果是差距。任何一个单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爱学习的人总是进步很快,学习的过程正是他提高自己、优秀于他人的过程。前不久,在会上听到一位领导谈起了自己学习工作经历,不排除有其他因素,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学习。他讲,高中毕业时,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考上了师范专科,同班同学有上清华、北大的,毕业参加工作了,忽然之间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刻不忘坚持学习,几年下来从本科、研究生、博士,工作岗位也随之变动了。对比下来,当年清华、北大毕业的同学还在原单位原地踏步,而他已历经多个岗位,并当上了一名领导干部。他说,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可能完全不能按此评判,但比较起来,他还算是成功的,原因就是坚持学习。
去年4月,我从乡党委调动到县纪委工作,从乡党委副书记调整为县纪委副书记。面对工作岗位的变动,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员新兵,知识的恐慌常常占据心头,怀着不负组织重托、领导信任的责任和使命,学习成了我的首要任务,从党章、准则、条例、工作规则等等,学理论、学业务,向书本学、向同事学,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个打铁的人,一定要做铁打的人,说白了就要做一个有“硬度”的人,“硬度”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而今,我也踏上新的征程,到市纪委开展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新的岗位、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学习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路茫茫而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习的路上,我永远是一名学生。(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