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家风与学风
发布日期:2017-12-14 07:30:00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代六朝人矜言门第,士族大姓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往往具有世袭的特殊地位,而且在文化上也有相当的势力,能以文学世家者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和彭城刘氏。

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王氏的家族史最为显赫,隆贵于东晋而又鼎盛于南朝。先辈中如东晋名相王导和军事统帅王敦,都是东晋最重要的开国元勋,另外还有很多家族成员在东晋朝廷中供职。由东晋至梁,王氏家族不仅保持了政治上的世袭地位,而且在文坛上同样很有影响,出了不少文人。根据六朝史书和钟嵘《诗品》等提到的,琅琊王氏中善于诗赋文辞者不下三四十人。这中间比较著名的如王羲之、王俭、王融、王筠等。

王羲之是王导和王敦的侄子。其父王旷曾任淮南太守,并最早建议司马睿于江左称制。王羲之在书法上名垂千古,在文学上同样成就不凡。他是陶渊明之前东晋的重要作家。与人书笺识见高迈,议论宏卓,当时少见。著名的《兰亭集序》则写放情山水的感怀,苍凉悲慨之中自有无穷逸趣。他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献之也都有文名,并有诗文传世。

进入南朝,琅琊王氏中政治地位最高,并对齐梁文学的发展变化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以“江左风流宰相”自居的王俭。王俭宋时袭封侯爵,尚公主,入齐又有佐命之功,官位更显赫。他是个学问大家,曾依《七略》撰《七志》四十卷等。文学成就并不突出,但影响却很大。这一是由于他喜欢奖掖文学后进,齐梁时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如王融、任昉、肃琛、萧子恪、钟嵘等曾得到他的奖掖,梁武帝萧衍早年作文也曾得到他的称赏,甚至可以说当时稍有名气的文人或多或少都与他有些关系。二是由于他大力提倡隶事。史称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从刘宋时颜延之开“矜言数典”之先,到齐梁时诗赋文章中讲究典隶事之风盛极一时,这中间王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王俭的长辈中,祖父王昙首赋诗曾得宋高祖赏识,伯父王微、王僧达曾被钟嵘列入《诗品中》。王俭从小因父亲王僧绰遇害,由叔父王僧虔收养。王僧虔以善隶书而名重当时,也有文章传世。王俭的孙子王规,史称“文辩纵横,才学优瞻”,曾作《新殿赋》,注《续汉书》200卷,见称于时。王规的儿子王褒,原是梁宫体诗代表人物,江陵被陷后入北朝,成为北朝文坛的顶尖人物。

王俭的侄子王融是个早慧早死的世家子弟。他不到弱冠之年就被举为秀才,胸怀大志,企盼自己能绍兴家业。齐武帝病死,他卷入一场政治变动,原想拥萧子良为帝,结果萧昭业登位,王融被赐死,年仅27岁。他的创作不仅讲究用典,还讲究声律,首创“知音论”,对诗由古体至律体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名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写得舒缓相间,浓厚相宜,词语富瞻,行文酣畅,致使颂写对象的奕奕之势、辉辉之业跃然纸上,成为齐梁文学的典范作品。王氏子弟中专以文章世其家的有王筠。《南史》本传说他“年十六,为《芍药赋》,其辞甚美。”他不同于王融,对做官不甚在意,所关心在学业文章,并且非常以积学自负,以文才自负。本传引其《与诸儿论家门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叶有文才……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了门者也。”这又很以文学家世家自豪。可叹的是,王筠作品传下甚少,七叶之集更早已化为乌有。可见世家之文虽以积学为富,却未必能传之久远。

陈郡(今河南太康附近)也是当时有名的豪门大家族,并出了不少著名文人,如谢灵运、谢惠连、谢庄、谢朓。

谢氏先辈中有东晋名相谢安。谢安早年与王羲之及东晋玄言诗人孙绰、许询、支遁相游,也善于属文。谢安的侄子谢玄,即谢灵运的祖父,因淝水大战而功高王室,名垂史册。侄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甚得谢安赏爱,曾有“咏絮才”的美名。孙子谢混,也是东晋著名诗人,其诗开始变革玄言诗风,并开谢灵运山水诗之先。谢混曾与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弘微以文义赏会,居在乌衣巷,人称“乌衣之游”。

谢灵运仕于晋宋易代之际,晋末袭封康乐公。谢灵运是六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其诗多描绘山水名胜,借以抒发士族文人的生活意趣,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大派。灵运的孙子谢超宗也有文才,人称“灵运复出”,被钟嵘列入《诗品下》。超宗之子谢几卿,号神童,博学有文才,曾得王俭赏识。谢灵运的族兄谢瞻,见《诗品中》。瞻曾作《喜霁诗》,由灵运书写,谢混吟咏,人称“三绝”。族弟谢惠连,官位甚低,已近纯粹的士族文人,有名的作品如《雪赋》,以高丽见奇。他与灵运诗文往来,相从甚欢,时称“大小谢”。传说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因梦见了惠连而得之。

谢氏文学再下一代有谢庄。谢庄的身世已似一般词臣,曾以文章得宠,又以文章获罪。最为传诵的有《月赋》,清词丽句,浅愁薄恨,反映了当时世家文学的特色。谢庄的儿子谢胐,十岁即能属文,最得谢庄器重。孙子谢览、谢举也是早慧有文才,深得昭明太子肃统及著名文人沈约、江淹等赏识。

谢氏家族中有名的还有谢朓,早年即有美名,文章清丽,得王俭赏识。但他生当齐世,已经没有门阀大族的地位,先只是在爱好文学的随王萧子隆幕下任功曹参军,后因不肯俯从始安王萧遥光而被诬陷下狱死。谢朓尤其擅长五言诗,风格清俊,时出警句,沈约称之为“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并对唐诗产生了一定影响。

梁朝时期,与王筠同时的还有彭城(今江苏徐州)刘孝绰兄弟。

刘孝绰的父亲刘绘齐时职掌诏诰,与沈约、任昉等相善,机悟多能,作文立就。孝绰七岁即能属文,得舅舅王融赏识,号神童,又为昭明太子萧统所重,撰《昭明太子集序》,构作精心,是典型的才人文章。《梁书》本传说:“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风诵传写,流闻绝域。”原有文集数十万言,但传于今者甚少。其弟刘孝仪、刘孝威也都以文名世。三个妹妹,尤其是刘令娴,也善诗文,风格清拔。孝绰之子刘谅也有文才,尤其通晓晋代故事,人称“皮里晋书”。《梁书》本传又说:“孝绰兄弟及群从诸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近古未之有也。”

古代文学家族不仅有很多相似处,而且多有通婚联姻。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娶谢安侄女谢道韫,王融的母亲是谢惠连的侄女,王融又是刘孝绰的舅舅等。这使得几个文学家族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不仅如此,六朝除出现了一些文学家族,还出现了史学家族和学术家族。史学家族如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裴松之注《三国志》,子裴骃注《史记》,骃子裴昭明少传儒史之业,为太学博士,昭明子裴子野撰《宋略》20卷等,并令曾撰《宋书》的沈约自叹不如。学术家族如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南)人周顒长于佛理,著《三宗论》,又通音韵,首著《四声切韵》行于世;舍侄子周弘正,十岁通《老子》、《周易》,深得裴子野赏识并以女妻之;弘正弟周弘让,弘让子周确,也都是博学多通,学问有成。(李丹)